日前,广州一位老人花28年时间,种出了9层楼高的三角梅,像红色“瀑布”飞流直下,蔚为壮观。养花,是很多老年人的兴趣爱好。或许,在他们眼中,春季最惬意的事情,就是看着家里漂亮的花草迎来花期,萌发出很多花苞,长得越来越茂盛,心情也越来越好。下面,就来看看合肥的几位银发族和那些花儿的故事。
人物一:郑国强他的庭院,他的花
早上六点钟,第一缕阳光透过树梢照射下来,合肥市五里墩街道龙居社区的郑国强推开庭院的小门,开始一天的生活。郑国强今年67岁了,每天早上雷打不动六点起床。“我的鱼儿要吃食,我的花儿要洗澡。”
郑国强像宠溺孩子般,疼惜着他的花花草草、小鱼儿们,提起它们,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
郑大爷的庭院有十来平方米,中间修了鱼池,旁边栽花种草,慢慢累积,精心养护,庭院里的花如今已有50多种了。
“有月季、玫瑰、牡丹,还有话梅,种类太多了,每天我都要花三个小时左右来打理它们。”郑国强说。
春天,是小院最热闹的季节,有些花品已悄然绽放,有些含苞待放。偶尔还有几只小鸟飞过来停驻树梢,吟唱春天。郑国强一边撒着鱼食,一边听着鸟鸣,十分惬意。
“我一直喜欢养花,古人喜欢养花陶冶情操,再躁的脾气,养养花都能养没了。”郑国强说自己是把养花当作事业去做的,早年他还找了养花高手,跟着学习养花的技巧。后来出师了,为了更精通养花,他还专程去书店买了好几本花艺书回来,反复研读。
“养花人要‘毒’,舍得打,舍得剪,舍得干,不能动不动给它浇水,会娇气死。”老人说起养花的经验,语气里都是兴奋。
郑国强庭院里有一株粗粗壮壮的映山红,当初买时老板就说映山红已有不少年花龄了,如今,一转眼郑国强又养了十来年,每到花季,开得枝繁叶茂。
“这株映山红算是老朋友了,对我而言也有特殊意义,以后也会一直精心照料着它。”郑国强说。
人物二:杨多林她的烟火,她的花
合肥市南七街道丁香社区的杨多林大妈今年69岁,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正在给小孙子洗澡,水声哗啦啦的,屋子里洋溢着老人和双胞胎小孙子的嬉闹声。
在杨大妈家,客厅里、阳台上,处处都是她养的花,每到花期,竞相盛开。杨大妈说,家里养了二十多种花,养得最多的就是兰草。“我养花最开始是为了让家里的空气好一点,那个时候房子小,养点花可以净化空气。”
“后来搬家了,养花也养成了习惯,我和我爱人就继续养。”说起养花的趣事,杨大妈告诉记者,双胞胎孙子总喜欢去摘花,为了防止他们摘花,她和爱人采取各种措施,还打起了“游击战”。
“我们把花东搬西藏,就是不让他们找到,找到了,花就要糟蹋没了。”杨多林每次都佯装生气地瞪着小孙子,“再摘花就打手!”可是,很快,她又忍不住,被调皮的孩子们逗乐了。
在杨大妈看来,养花的肥料可以多种多样,就地取材,比如,她会将淘米水留着,或者是孩子们喝剩下的奶,都制成养料,把花儿们浇得肥肥的。
“养花是一份细心的活,也是一份安静的活,能够让人平静下来,不那么浮躁,又可以装饰家里,何乐而不为呢?”杨大妈的理解很透彻。
人物三:诸松柏他的慷慨,他的花
早晨五点半的时候,合肥市胡大井小区的诸松柏就起床了,天还没大亮,这几天合肥的清晨,略显清冷。诸大爷是社区义务巡逻队的一员,匆匆吃完饭,给窗台上的花浇了水,六点十分,他准时出门巡逻去了。
“我们巡逻是义务的,想着自己年老了,还能为社区做点事,那就做点。”诸大爷今年已经79岁了,身子骨硬朗,因此报名参加了巡逻队,每天来回走走,当锻炼身体。
养花,是诸大爷近几年培养的一个业余爱好。有一盆养了五六年的绣球花,是诸大爷的心头爱,每当花开,花团锦簇,诸大爷说,那是生命力最好的诠释。
和梅大妈一样,诸大爷与朋友之间也有赠花之谊。“我养的花大多是朋友送的,我们经常互相送花。”诸大爷说,自己对养花还不算精通,朋友送来的花,种类颇多,有的连他也叫不上名字。
“我们这些朋友都是退休的,大家感情都很好,有时候遇上朋友搬家,花不方便带走,就全送给我了,我有地方栽它们。”渐渐地,诸大爷对这些花也养出了感情,每天精心照料着娇嫩的花儿们。
“花养得好,别人看着都喜欢,有时候,还会有人来摘花。”诸大爷住一楼,专程为花儿们搭了花架,“大多是孩子们,说我们家花好看,就让他们摘呗,花摘了还可以再种,有人喜欢我的花也挺开心的。”
送人鲜花,手有余香。诸大爷说:“能把自己种的东西和别人分享,不是挺好的?”
人物四:梅洪全她的陪伴,她的花
家住合肥市省测绘局宿舍的梅洪全大妈爱好养花,这一兴趣得自母亲的遗传,“母亲爱美,喜欢花艺,从小就喜欢看母亲养花,觉得那是一件特别美好的事情。”
梅大妈回忆,小时候,母亲总喜欢将空地上栽上花,种上树,家里也被她装饰得漂亮极了。后来长大结婚了,自己也学母亲开始养起花,侍弄绿植了。
曾经有一株金橘,陪伴了梅大妈20多年时光,后来,因为搬家,失去了庭院,不得不放弃了它。“根又大又粗,无法带到楼上,我怕养不活,就只能忍痛放下它了。”老人说起金橘的时候,语气里带着遗憾,摇了摇头。
老人平时对于花很是上心,会专门购买书籍学习,研究花期、如何浇水施肥、治理虫害等。“不单是我照顾它们,它们也在陪伴着我,自从爱人离开后,家里陪伴我最多的就是这些花了。”
老人的阳台上,植物很多,有天竺、有红梅,还有茶花等,摆放在那里,自成一道风景。
“有的时候,我和朋友之间还会互相送花,也算是君子之交。”老人说,她们之间经常相互探讨养花经验,学习养花技术,还会把自己养得不错的花,赠送给对方。
“我们有一个群,在群里经常聊天的话题就是养花,大家在一起像是朋友也像是同事,很开心。”
对于梅大妈而言,养花给她带来了陪伴,也陶冶了情操,同时也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我们这些朋友,不仅会一起养花,还会一起跳舞,一起唱歌。”这几天,梅大妈和朋友们就出发去了厦门参加舞蹈比赛,养花、跳舞,充实着她的老年生活。
吴炜郑婷婷周先荣季云冈余亚明储雯静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朱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