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特殊公共服务项目医疗篇
“组团式”援藏 培养“带不走的医疗队”
   在数批安徽援藏援疆医疗队员和当地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山南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评审。皮山县人民医院实际开放床位数、年出院患者数和医疗收入等均较“十二五”末增长2倍以上。
  “十三五”以来,省卫生健康委坚持“输血”“造血”“活血”相结合,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工作,山南市人民医院、皮山县人民医院科室设置日趋完善,医院管理逐步规范,当地同胞健康水平明显得到提升。
  建立“8+5“组团式”援助体系
  省卫生健康委先后选派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两位行政管理副处级以上人才担任安徽省援藏医疗队队长、山南市人民医院院长等职务。
  援藏三年期间,第一任虞德才院长先后与3批87人次组团式医疗人才接力,持续推动山南市人民医院在医院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实现巨大变化,462种中病可以不出山南就能得到有效救治,很多大病可以兜底解决,惠及山南36万多藏汉干部群众。2018年4月,山南市人民医院成功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据介绍,我省卫生健康(医疗卫生)援藏工作始于1979年,当时对口支援西藏林芝地区,2002年后调整至山南地区(市),对口帮扶浪卡子、错那和措美3个贫困县县级医院,同时应山南市请求将洛扎县医院医疗人才选派工作纳入我省帮扶范围。2015年,我省启动医疗卫生“组团式”援助山南市人民医院工作。2010年,安徽省卫健委对口援助皮山县人民医院。
  为提升援助效果,我省完善制度规范,建立了“8+5“组团式”援藏体系,组织全省综合实力或专科能力最强的8家省级医院和医疗资源较为丰富的5个市,结对共建山南市人民医院主要科室,实现省级大医院和市级三甲医院“组团”联动。明确4个市,2家省级医院对口帮扶皮山县人民医院,并根据受援地需求协助帮扶和田地区人民医院。
  变“输血”为“造血”,培育人才梯队
  在“组团式”援助中,我省不仅优选援助人才,还注重培养人才。援藏援疆医疗队编制《带教学员培养手册》,实行“师带徒”式带教培养方式,每批次援助队员传帮带受援单位医护人员,并帮助确定各学科带头人、杰出学科后备人才,作为医院后续高端人才培养对象。
  我省每年接收部分受援单位医护人员到支援医院跟班培养。已先后招收7个批次、210名皮山县初中毕业生来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进行5年(3+2)医学护理和助产专业大专班学习;接收5批次、70名皮山县医护人员在皖进行为期6个月的进修学习;完成和田地区33名医学类未就业毕业生在皖进行为期2年的岗前培训。
  此外,我省还推动皮山县人民医院向“智慧医院”方向发展,开展“智医助手”,2017年12月实现与安徽省立医院远程医疗会诊系统联通,截至目前,已开展免费远程会诊900多例,为各族患者直接节约会诊费用约30万元。
  下一步,我省将从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继续推动卫生健康援藏援疆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升受援地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朱伟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