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为量子计算贡献“中国力量”
  作为一种巅峰性技术,量子计算正成为全球科技竞争的焦点领域之一。在合肥高新区,由中国量子信息科学奠基人郭光灿院士与中国科大郭国平教授带领的团队,四年多来在量子芯片、量子软件、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实现了多个“国内第一”,并继续为“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量子算力’”的梦想而努力。
  不能在量子计算上受制于人
  2017年,作为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初创公司,本源量子在合肥高新区成立。当时,量子计算在国内的基础近乎空白,与先发国家差距巨大。光靠学校、实验室和研究院去培养中国的量子计算人才,很难与IBM、谷歌、英特尔这样的巨头竞争。
  “这个事一定要有人尽快去做,否则我们又将再次在量子计算的重大战略上受制于人。”本源量子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郭国平教授说,之所以创立本源量子,是希望把这支产业化的队伍带起来,“为中国的量子计算保留一支队伍,未来能够到国际上参加竞争。”
  中国科大师生相继加入
  2018年,了解到导师郭国平创领企业团队在做量子计算,已经在上海从事园区营商工作十年的张辉开始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帮助本源量子对接外部资源。2019年上半年,他放弃在上海拥有的一切,到合肥加入本源量子,和导师一起创业。2008年我在中国科大博士毕业时,根本没有量子计算行业的工作可以找,所以我去了上海。现在有了平台,我希望为这一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十多年前,孔伟成还是中国科大的一名大学生。本科毕业后,他进入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量子信息。2017年9月,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初,他加入了这个团队,并逐渐开始带领量子测控团队攻坚核心技术。“我国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存在差距。但依靠近些年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这个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目前,除了量子芯片方面,本源量子所掌握的软硬件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如今,本源量子团队也从2017年的10余人发展到近两百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5%,研究生学历人才超40%,核心研发团队成员均为中科院计算机、物理领域博士。“希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能够让公众看到量子计算技术在某些方面的实际应用,让中国成为世界量子计算创新中心之一。”
  让中国早日拥有“量子算力”
  2020年10月,在由知识产权专业媒体发布的“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中,本源量子以77件专利跻身全球第七,较上年度提升五位,也是国内唯一进入前十的量子计算公司。
  在本源量子等高新技术企业的带动下,依托于中国科大的基础科研能力,安徽也逐渐成为全球量子计算的重镇之一。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源”、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国内首个量子芯片联合实验室等陆续诞生。而随着我国首个量子金融行业应用生态联盟的成立,量子计算也开始跑进金融、生物医药等各个“赛道”。
  “研究量子计算就像用一个一个原子垒起一座金字塔一样难,我们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万里长征’的一小步。我们会继续奋斗,让中国早日拥有‘量子算力’。”郭国平说。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