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读完《和唯一知道星星为什么会发光的人一起散步》,在小说的最后情节里,女主人公对一个将星体运转看得比人命还重要的时代表达了羡慕,但她的丈夫却十分严厉地批判了这种在他看来“天比人大”的思想。
看到这里,我便条件反射地将他们的争论划进普通文理生的争吵——喜欢观星的女主人公代表理科,关注人世的丈夫则代表文科。在我看来,这场景就是一堆运算公式与一堆历史事件的来回掐架罢了,真是既无聊又有趣。
无聊的理由是这争吵的内容也太古老了点吧——理科生总说文科生学的东西百无一用,在他们理科生探索的月亮上填满了哲学家的名字①。天文搞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文科生则哑口无言,确实,除了记录理科生为人类所做的贡献外,文科生在这个时代简直如鸡肋。
有趣的理由则与作者的观点有关:显而易见的,在那位喜欢观星的女主人公背后,有着无穷无尽的真理与公式。星星的光持续万年,与寿命不过百年的人类相比,他们太过于永恒;在那个喜欢观察烟火的丈夫背后,有着滚滚历史长河与瞬息万变的世界。但在夜空下,在星星的光下,人类引以为傲的历史之河不过是涓涓小溪;我们认为高速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也只是水晶球里的美好小世界。那么作者选择了哪个呢?是那抬头可见的美满圆月与漫天星辰,还是低头默默捡起地上的六便士呢?从作者的主人公选择来看,她似乎是默认了前者。
作者的理由当然也十分充分:世事变化万千,唯有星辰亘古不变,几乎所有文人都对星空发出过赞美,却不过是星星前渺小而短暂的修饰语。甚至我们所看见而以为是永恒的光也是几千万年前的影子。
这很难不让人去想,去比较,去思考我们所拥有些什么,我们的未来在哪儿,我们到底在追求些什么。
与存在了几亿的星星相比,我们几乎一无所有;
在浩瀚古老的宇宙之中,我们的未来在看不见的黑暗远方。
最后一个问题,不论是观星者还是观人世间者,我们到底在追求什么?
是财富吗?不,财富在权力面前不值一提。
是权力吗?不,权力在生存面前如此渺小。
那我们追求的仅仅是生存吗?可惜,在亘古面前,时间会让人类面目全非。
而我认为,不论是文理,不论是科学还是人文,都在追求永恒——有些人想要了解星辰的奥秘,窥一眼永恒本身;有人想要青史留名,让自己的思想绵延千秋……但其实谁都清楚,没有什么能够比星星,比宇宙更永久,更何况即便是星星也可能会坠落,在时间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万物皆为蝼蚁。
但我们仍在追求永恒。
那么不妨说,在这个宇宙间,人类群体上最亘古不变的东西,就是一颗永恒追求亘古的心灵。没有什么比追求永恒的心更永久:我们一无所有,但胸膛中的热血难息;我们不知道未来在哪儿,但我们懂得义无反顾地向前奔去;我们追求万事万物,最终向前不断探索的心会成为我们留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痕迹。
世事迁移,春秋一梦,反正人生那么短,就干脆把星辰当成明灯,怀着追求亘古不变的心成为亘古吧。
①在月球上,许多山地与洼地都以哲学家的名字命名,故有人称“哲学家都住在月亮上”,以讽刺他们的天马行空与不切实际。
庐阳高中高二(10)班钱睿萱
指导老师:徐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