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基本达到苏浙同类医院水平、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5%以下……日前,安徽省卫生健康委、安徽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安徽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省主要健康指标要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资源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词:2025年发展目标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根据《规划》,到2025年,我省主要健康指标优于全国平均水平,主要资源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总体要求为坚持“328”战略布局,重点完善公共卫生、医疗、中医药三大体系,优先提升妇幼保健、专科医疗、应对人口老龄化三项能力,筑牢基层服务一个网底,依托人才队伍、信息化两项支撑,构建“3312”的总体框架,统筹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以实施癌症早诊早治项目为抓手,开发和推广重点癌症筛查适宜技术,不断扩大机会性筛查覆盖面。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开展“三高”共管。稳步实施居民心血管病、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项目,探索多学科联合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干预、管理的防治模式。推进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逐步建立慢性病和健康管理中心,构建各市县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的慢性病和健康管理网络。到2025年,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下降到15%以下,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0%。
关键词:传染病救治构建“1+5+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构建以省及区域性传染病救治中心为支撑、各市传染病专科医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传染病院区为基础的“1+5+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安徽省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和5个区域性传染病救治基地。各市分别建设1所传染病专科医院或在三级综合医院设立传染病独立院区,每个县(市)依托综合医院建设1个相对独立、规范标准的传染病独立院区,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设相对独立的传染病病区和可转换病区。持续推进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和儿童专科医院发热门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新建或改扩建的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医院)应设置符合规范的发热门诊、传染病病区和可转换病区。
关键词:急救网络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
在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方面,我省将完善多部门、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畅通部门间、区域间的监测数据共享与交换,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专家决策咨询制度。推动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独立设置卫生应急管理科室或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依托综合医院建立健全融合医疗、防控、检测、管理等多专业的分级分类的卫生应急队伍,每个市、县都有至少一所综合医院建立稳定的应急医疗队伍。
构建以国家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为支柱的紧急医学救援体系,持续推进国家紧急医疗救援基地、省级紧急医疗救援基地主站及南北分站、安徽省核辐射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提升国家紧急医学救援移动处置中心和车载化队伍实战能力,在市、县规划布局紧急医学救援中心(站点)。健全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院前急救网络,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
关键词:优质高效支持省立医院争创国家医学中心
安徽将如何构建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推动优质资源提质扩容和均衡布局是首要工作。
《规划》指出,安徽将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推进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发展,推动与沪苏浙高水平医院建立紧密型协作关系。打造国家级和省级高水平医院,争创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或分中心。支持安徽省立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委省共建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建成国家儿童、创伤区域医疗中心,新增若干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支持省级高水平医院在控制单体规模基础上,适度建设发展多院区,重点打造优势学科群,疑难危重症诊疗能力基本达到苏浙同类医院水平。建设蚌埠、阜阳、芜湖、安庆4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和10~15个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每个市集中力量建设1~2所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实施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行动,强化“县域龙头、城乡纽带”功能定位,到2025年,力争90%县(市)至少有一所县级公立医院达到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水平,县级医院中新增一批三级医院。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和辐射,向皖北地区、大别山革命老区等地区倾斜。基本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