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6月2日上午,2022年扬子鳄野外放归活动启动仪式在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郎溪县高井庙片区举行。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启动仪式现场看到,20条安装了卫星追踪器的成年鳄被放入经过生态修复适合扬子鳄栖息的水库里。据了解,安徽省此次放归人工繁育扬子鳄共有370条,放归地点分布在保护区的宣城市宣州区红星片区,郎溪县高井庙片区,广德市朱村片区,泾县双坑、中桥片区,芜湖市南陵县长乐片区。本次放归的扬子鳄均植有身份信息识别芯片,其中90条安装了卫星追踪器,全部放归工作将在6月10日前完成。
扬子鳄野外放归是一项长期系统性、技术性非常强的物种野化保护工程。安徽省在2002年开始实施扬子鳄栖息地建设项目,2003年首次放归3条扬子鳄,开启了试验性野外放归,至2018年共14次累计放归108条。为加快扬子鳄野外种群复壮进程,安徽省自2019年起科学有序推进规模化放归。2019年至2021年安徽共计规模化放归扬子鳄930条,其中:2019年放归120条,2020年放归280条,2021年放归530条。最新调查监测显示,目前我省野外扬子鳄种群数量逾1000条,种群分布范围逐渐扩大,结构日趋合理,放归鳄已适应野外环境,恢复了在自然环境下的生存能力,部分放归鳄已开始筑巢产卵,繁育后代。
记者从安徽省林业局了解到,2021年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繁殖数量再创记录,保护区在日常巡护中共发现扬子鳄产卵14窝计320枚,孵出幼鳄137条。更为可喜的是,广德朱村片区20余年来首次发现扬子鳄产卵,标志着保护区五个县(市、区)均发现有野外扬子鳄有效繁殖种群,野外放归成效初显。
根据扬子鳄野外放归计划安排,2023年安徽还将放归一批人工繁育扬子鳄。下一步,将继续强化野外种群及栖息地质量监测与评估,确保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和质量“双稳”提升,促进濒危物种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余康生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