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巢湖治理交出绿色成绩单
  2011年,安徽省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合肥市“拥湖入怀”,成为全国唯一独拥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十年来,安徽将巢湖综合治理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大发展问题、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初步探索出一条大湖治理保护的新路子。八百里巢湖向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了一份绿色“成绩单”。
  多项水质监测指标“可圈可点”
  在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出水口,碧波与植被相互辉映,岸边的浅水区内,水生植物清晰可见。能拥有如今的美景,还要得益于十五里河河口湿地项目的建设。
  十五里河是巢湖一级支流,作为十五里河入巢湖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十五里河河口湿地项目于2018年7月开工建设、10月完工,2019年1月通水运行,起到净化水质、美化环境、调蓄洪水等作用,每日约有20至30万方水从这里汇入巢湖。
  “项目采用了水利工程、环境工程和生态工程相结合的手段,实现湿地的水量按比例分流、水质强化净化和水体生态系统恢复。”项目运维经理潘永正介绍说,湿地恢复了挺水植物面积54亩、沉水植物面积197亩、鸟类栖息地10.7亩,成功构建水下森林,已经形成以鸟类为高等动物的食物链系统。数据显示,十五里河河口湿地发挥重要的水质净化作用,氨氮污染物削减率为20%~30%,总磷和COD污染物削减率为15%~20%。经湿地处理后,入湖水质能稳定达到地表水III类水标准。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贾良清表示,近年来,巢湖多项水质监测指标“可圈可点”。全湖平均水质由2015年劣Ⅴ类转为Ⅳ类,2020年一度好转为Ⅲ类,创1979年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2022年1~7月,巢湖湖区和东、西半湖富营养指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入湖河流水质持续提升,全面消除劣Ⅴ类,南淝河水质由劣Ⅴ类好转为Ⅳ类;十五里河、派河水质好转为Ⅲ类,均优于国家考核要求。出湖水质同样保持优良,巢湖湖水平均每年通过裕溪河流入长江约40亿立方米,其入长江前的国控断面裕溪口,近年来一直稳定保持Ⅱ类,对长江干流的环境效益为正贡献,为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湿地修复护航合肥绿水青山
  生态修复与恢复是巢湖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也是复原巢湖绿水青山的重要载体。2022年8月23日,安徽省巢湖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工程——十八联圩生态湿地蓄洪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得安徽省发展改革委批复。作为巢湖流域乃至我国首个生态湿地蓄洪区,其将对巢湖湿地生态恢复起到重要作用。
  近年来,合肥市高标准推进“十大湿地”建设,2022年7月,随着十八联圩湿地三期工程完成,投资近百亿、总面积达100平方公里的环湖十大湿地全部建成,累计修复恢复湿地6.2万亩。而在环巢湖周边及环湖沿线,近两年,累计完成造林10.46万亩,种植乔木32.6万株,灌木334.5万平方米、水生植被617.1万平方米,构建起了环湖生态屏障。
  庐江矾矿曾是中国最大的矾矿工业基地,2021年,庐江矾矿文旅项目投资三方签订了合作协议。如今,依托矾矿工业遗产的丰厚资源,尘封的遗产变成发展的资产,实现“旅游+”多业融合发展。这是合肥市实施环巢湖地区废弃矿山修复的一个缩影,目前,全市共治理矿山364个,修复总面积2.7万亩,正在推进7059亩修复工作。与此同时,合肥市实施巢湖流域“山水工程”,重点实施节水养田、治河清源等8类措施37个子项目,概算总投资150多亿元,获中央补助资金20亿元。
  湿地的生态功能得到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植物、鸟类数量的明显增加。数据显示,巢湖湿地资源记录的植物数量由2013年的211种升至562种,沿岸有记录的鸟类总数已达303种。今年新发现鸟类6种,其中安徽省新记录鸟类2种,东方白鹳、青头潜鸭、黑脸琵鹭等国宝重现巢湖。近日,在巢湖多个地点还发现了世界级极危物种黄胸鹀,八百里巢湖正成为鸟类天堂。
  蓝藻发生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
  水质情况怎么样,视频监控蓝藻水华有何异常,气温、风速等气象条件如何——通过“数字巢湖”平台的“天地空”一体化监测体系,与巢湖相关的所有数据“一网打尽”。
  蓝藻水华一直是湖泊治理的难点,目前运行的“数字巢湖”平台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视频监控、浮标监测、人工巡测、数值模拟这六种手段,实现整个湖体、重点区域、关键位置的现状掌握、异常报警、原因追溯等。“借助‘天地空’一体化监测预警系统,我们构建了巢湖水质与蓝藻水华未来7日高精度预测预警数值预报系统。”作为该平台的建设方之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段洪涛表示,第三方检验结果表明,目前平台对巢湖3日内溶解氧、总氮、总磷浓度预报精度达到65%,西巢湖藻类水华出现概率预测精度不低于85%,能够较好预报巢湖藻类水华时空发展趋势,显著提升了巢湖蓝藻水华科学防控水平。
  如今,巢湖蓝藻发生程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21年,巢湖湖区首次监测到蓝藻水华时间为5月30日,与2020年相比,首次监测到蓝藻水华时间推迟56天,水华发生次数、累计面积、藻密度分别下降42%、20%、32%。2022年,水华发生累计面积为543.76平方千米,同比下降53.4%,藻密度下降14.2%,基本做到沿湖蓝藻不聚集、无异味。巢湖研究院总工程师万能胜介绍说,目前所使用的是数字巢湖1.0版本,他们正在推进2.0版本的建设,将实现污染溯源、精准管控和科学调度,预计到2024年底可投入使用。
  巢湖综合治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合肥市将建立完善流域统一监测体系、跨区域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工程项目建设体系、水环境治理项目评估体系、水环境保护法规体系、考核体系“六大体系”,到2025年,确保流域国考断面稳定达标,巢湖全湖水质稳定达到Ⅳ类;到2035年,力争巢湖全湖水质达到Ⅲ类。汪玉茹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文江振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