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秉承“崇德、重技、求实、创新”的校训,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就业,强化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创新产教融合模式,书写了地方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优质“答卷”。
产教融合大放异彩
10月18日,正值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建校20周年,该校举办了产业学院揭牌仪式,新增蔚来汽车产业学院、跨境电商产业学院、网络安全产业学院、比亚迪产业学院、博清焊接机器人产业学院、数智财经产业学院以及中显智能机器人视觉研究院共7个产业学院。
“创办产业学院是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办学模式的创新之举,也是学院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次突破。”学校党委书记王杰才表示。
学校瞄准产业布局院系、设置专业、建设产业学院。学校“十三五”期间将二级学院设置、专业调整、教学资源供给与合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制造、生物经济、绿色低碳、数字创意五大新兴产业发展紧密挂钩;到2022年,及时调整专业(群)建设方向,紧密对接合肥市12条重点产业链,目前,基本形成“一专一企、一链一院”的二级学院布局。
除了创办现代产业学院,学校还与企业共建专业,学生通过实际工作场景进行全天候培养,学生有兴趣、教师长本领、企业攒人才,实现学习环境同职业环境对接、实训岗位同工作岗位对接、校园文化同企业文化对接,教育链与产业链在磨砺中融合。
人才质量持续走高
近日,安徽省教育厅、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安徽省财政厅联合下文(皖教秘学〈2022〉48号),对合肥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给予激励,此前,该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于2020年度获得安徽省激励、2021年度获得安徽省通报表扬。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落地落实,服务实体经济,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推动“三业”融通、“四链”接通。深化“三教”改革,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现代学徒制、“岗课赛证”融通、1+X证书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致力于服务国家战略,不负构建技能型社会的职教发展新使命。
以就业为导向,学校通过对合肥市12条产业链上的头部企业进行调研,依据不同企业工作流程的逻辑顺序,梳理专业(群)核心岗位能力要求,将“X”证书的内容融入相应的学习领域,开发学校专业(群)课程体系,使得课程内容紧贴岗位工作实际,并对接X证书等级标准,以“平台+模块”的形式,创建基础共享、核心分立、拓展互选的岗课证融通课程体系。
学校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企业投资设备,采用“厂中校”模式进行教学。学生由企业“师傅”指导,深度参与方案设计、加工制造、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经历过“学-训-做-改-悟”的五环实践,实现产品线与人才线同步布局,校企将产品与人才同步供给(大多为个性化定制的智能加工生产线),最终实现高质量就业。
全方位育人体系持续构建
瞄准产业,通过产教融合提高人才质
量,是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全方位育人的一
个缩影。近年来,该校潜心立德树人,不
断构建大思政工作新格局,“三全育人”
“十大育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改革成
效显著。
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断改革创新,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不断促
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开设“四史”选修课,覆盖全校学生5000余人。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以“五进”为抓手,所有课程实现思政教学改革全覆盖。以安徽省智慧思政试点学校为契机,推进“互联网+大学工”“互联网+思政”模式,利用易班等新媒体载体,思政教育阵地不断延伸。
持续推进共青团、学生会、社团改革。稳步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青马工程”覆盖到院系,志愿服务和“合职梦+”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常态开展。“校园读书节”“大学生讲党史故事”“探访革命前辈传承精神灯火”等不断丰富的育人载体,让合职学子的理想信念日益坚定,“职教报国”成为他们内心的不变追求。
魏华杨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金学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