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20版
发布日期:
四十多年积淀与发展,合肥二院心内科国家级心血管诊疗中心认证达到五个
向心而行,专攻患者的“心头之患”
  近日,中国房颤中心总部正式发文,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顺利通过第五批房颤中心(标准版)认证,这标志着医院房颤中心建设工作走上了标准化发展之路。
  从完成安徽省首例心脏起搏器手术到拥有五个国家级心血管诊疗中心认证,一系列成绩印证着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四十多年的积淀与发展。“我们正在创建合肥市级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奋力打造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专攻患者的‘心头之患’”。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冯俊表示,学科的长远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而他们的团队也在不断修炼内功,努力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关键词 精修内功
  不断营造进取向上的学术氛围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成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经过几代人孜孜不倦的付出和探索,心内科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我们科室的发展还是非常有积淀的,八十年代完成了安徽省第一例‘永久性单腔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九十年代在我市首先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2003年在合肥市级医院率先独立开展‘永久性双腔心脏起搏器安置术’、‘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CAG)……”虽然2008年冯俊才正式入职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但提起科室的发展史,他如数家珍。
  在近十余年科室的发展历程中,冯俊也是亲历者、见证者和参与者。彼时,省城其它兄弟医院的技术也在突飞猛进,时刻提醒他不能放慢前行的脚步。
  如何让病区有特色、医生有专长?作为科室的掌舵者,冯俊帮助医生明确专业方向,让他们朝着既定的领域,深入钻研。与此同时,他在科室营造年轻人积极学习、不断进取的氛围,鼓励医生考研、考博,到国内知名医院进修学习。为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冯俊率先攻读博士学位,营造了科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冯俊看来,年轻人只要肯吃苦,愿意干事,他就会千方百计为他们搭建平台,提供足够的发展空间。他知道,学科的长远发展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续奋斗。他把这个过程称为不断修炼的过程、培养名医和专家的过程。
  关键词 行成于思
  连根拔除患者“心头之患”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从成为一名好医生,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科带头人,冯俊从未停止过脚步。他基本天天泡在医院,累了甚至直接用凳子搭成床休息。这种修炼是为了他自己,为了学科,更是为了患者。
  乐乐(化名)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三岁时因先天性心脏病在阜外医院进行修补术,后出现传导阻滞而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2018年,在他13岁时,起搏器的电池耗竭了,乐乐反复出现头晕、黑矇等症状,在外院进行起搏器更换术,后出现囊袋感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必须拔除感染的电极。在爷爷的带领下,乐乐来到合肥二院心内科就诊。“这个孩子来的时候发高烧,已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冯俊说,植入心脏的器械一旦感染,轻则局部感染、伤口不愈,重则引发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为保安全必须拔除整个体系。
  起搏器感染电极拔出是一个高难度手术,手术中要克服层层障碍,既要做到分离黏连组织,又不能导致血管和心脏的破裂。考虑到乐乐家的经济条件,冯俊带领团队反复讨论手术方案,争取将患者的医疗费用降到最低。经过耐心细致的操作,最终成功拔出废用电极,解除了患儿的“心头隐患”。在此过程中,还申报并获批了一项国家新型实用专利,该专利还入选了长三角创新医学转化项目,有望造福更多的患者。
  关键词 紧盯前沿
  射频消融技术市级领先
  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近年来,合肥二院心血管内科紧盯前沿技术,引进了一批杰出人才,卢冬雨就是其中之一。身为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中青年电生理工作委员会委员、安徽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委会委员,他已经完成了500余例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术,技术非常成熟。今年七月,作为人才引进来到合肥二院工作。
  因为房颤,86岁的张阿姨从前年开始反复住院,随着天气转冷,她的病情有所加重。合肥二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卢冬雨在对她的身体状态和心房大小进行评估后,建议进行房颤射频消融治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手术,张阿姨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维持缓慢窦性心律,复查心电图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大致正常,听诊心律齐,心音正常,未再发心慌胸闷等症状。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而且患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明显增加了缺血性脑卒中及体循环动脉栓塞的风险。”卢冬雨表示,房颤不仅会增加卒中风险,还可使患者因心力衰竭而反复住院。因此,当出现心房颤动时一定要进行干预治疗。
  “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术具有创伤小、风险低、疗效好的特点,我们每年会做很多经导管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手术,具备成熟治疗能力,可为心房颤动患者提供更好医疗技术保障。”卢冬雨表示,经导管房颤消融治疗在维持窦性心律和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随着经导管房颤消融手术技术的不断成熟,有效率在70%以上,部分阵发性房颤能达到90%以上,这意味着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术后,恢复窦性心律,房颤不会再次发作。
  关键词 齐头并进
  四个亚专科各有所长
  “我们科室的氛围非常好,大家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我们支持年轻人读博、进修,在36名医生中,硕博比例达到了91.7%。”冯俊透露,目前全科医护人员近112人,临床医师36名,护理人员76名(含介入专科护士5名),其中高级职称10人,合肥市第一批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名,安徽省第一届卫生健康杰出人才1名,硕士生导师5名。
  有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学科有了高质量发展的基础。2007年,合肥二院心血管内科在合肥市级医院首先开展“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室上性心过速的射频消融术”(EPS+RF⁃CA),目前完成病例数、手术成功率、手术复杂程度均在市级医院处于领先水平。2009年,在市级医院率先启动房颤、室性早搏、室速等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同年开展心律衰竭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D)及埋藏式心脏除颤器安置术(ICD),形成科室又一特色技术。2017年,开展了轨道法植入左室心内膜电极在CRT术中的应用、H型高血压基因检测及希氏束旁生理起搏等新技术项目。
  “目前,我们已经形成了冠脉介入、起博和电生理、心脏重症、结构性心脏病等四个亚专科。”冯俊介绍,作为传统优势技术,在起搏器植入方面,合肥二院心内科已形成了从低端到高端,从单腔到三腔,从有线到无线,从植入到拔出系列成熟技术,为疑难危重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及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心血管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是合肥市较早成立的隶属于心内科的重症治疗单位,主要收治“急性左心功能衰竭”、“心源性休克”、“重症心力衰竭”、“重症心肌炎”及复杂介入手术后等疑难危重患者,在市级医院享有盛誉。
  关键词 高质发展
  “五个中心+一个基地”通过国家级认证
  房颤中心建设是一项造福社会的综合医疗发展项目,也是循证规范医疗落实的典范。近日,中国房颤中心总部正式发文,经严格的网评及现场专家认证,合肥二院顺利通过第五批房颤中心(标准版)认证,正式成为“房颤中心-2022”合格单位。这标志着医院房颤中心建设工作走上了标准化发展之路,在房颤规范化诊疗方面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和肯定。至此,该院共拥有五个国家级心血管诊疗中心认证,包括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合肥分中心。
  “我们将以房颤中心项目为契机,全面巩固中心化建设成果,优化房颤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房颤诊疗流程,有效提高房颤的诊断率、治疗率,最大程度降低房颤卒中的发生率。逐步形成以我院为核心、向周边医院辐射的集医疗资源整合、学术交流互动、区域协同培训为一体的心房颤动诊疗综合体系,为房颤患者提供更好的诊治方案,造福房颤人群。”冯俊说。
  与此同时,该科逐步完善心血管病专科护理培训体系。上个月,合肥二院心血管病内科被授予“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护理及技术培训基地”,成为安徽省首家通过授牌的市级医院。未来,医院将充分利用国家级培训基地的优质资源,为全面促进心血管病护理及技术不断向专、精、细专科领域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朱沛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