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假期结束,不少人踏上了返程的路途,来自故乡的年味美食也被装入行囊。与回家时的“轻装上阵”不同,返程大军们的行李箱被父母塞得满满当当。无论是故乡特产,还是父母亲手制作的面点,都蕴含着数不尽的爱。1月28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采访了几位返程人,一起看看他们的行李箱都装着哪些家乡年味。
周先生的家乡:贵州瓮安
带回的年味:腊肉、香肠、霉豆腐、刺梨干、血灌粑等10余种
“我的行李箱都塞满了,再多一点就会绷坏了,拎起来差不多有40斤。”来自贵州瓮安的周先生于1月26日开车从贵州返回合肥,返程带上了老家的年味。“腊肉、血灌粑这些,我父母做的最好吃,在合肥呆久了,就会想念这种味道。”周先生说。
周先生离乡在合肥打拼近30年,如今已是一家医药公司的老板。前三年因为疫情未能回家陪父母过年,所以今年过年,周先生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年前好几天就开着车带上家人踏上了回乡之路。
周先生告诉记者,他给父母准备了衣服和合肥土特产等礼物。正月初一那天,父母高高兴兴地穿着给他们买的衣服,逢人就说这衣服是儿子买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1月26日早晨,周先生打开车子才发现父母已经连夜将车子装得满满当当。“行李箱里被爸妈塞满了大包小包的家乡美食,有腊肉、香肠、花生、霉豆腐、刺梨干、土鸡蛋、血灌粑等,甚至还装了大白菜、白萝卜等新鲜蔬菜,总计有十余种。”周先生说,要不是他一再坚持不方便带太多,父母肯定要让他全部带回合肥。
小丽的家乡:安徽金寨
带回的年味:米酒、糍粑、红薯圆子、卤肉和豆腐乳等10余种
正月初六,小丽依依不舍地从六安金寨老家回到工作地合肥,还带着满满一行李箱的家乡年味,有米酒、糍粑、红薯圆子、卤肉、豆腐乳等。“离家一年,仿佛还没适应在家的生活,又急匆匆出门赶往工作岗位了。”小丽说。
在家的这几天,小丽的妈妈没有闲着,制作了各种好吃的给她带去合肥。“这个你要不要带,那个你要不要带……”这是小丽在家最常听到的话。
“等到出门前一天,妈妈自然是什么都往行李箱里装一点。”小丽向记者介绍,她带了自己家做的米酒、糍粑、红薯圆子、卤肉、豆腐乳等十来样,每样只装一点行李箱就满了。谈到被父母塞满的行李箱,小丽言语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他们希望我在外面吃好穿暖,我自己也希望能在外吃到家的味道。”
“每次离开家自然是很舍不得的,觉得没呆够,家人也很恋恋不舍,总问我下次回去是什么时候,也会站在原地看我走很远。”小丽说,其家乡告别时最常说的一句就是“你要好好的”,每次听到家人这样说,她心里觉得很踏实。
小彬的家乡:安徽歙县
带回的年味:浇头、腊肠、粽子、油粿等10余种
“若不是箱子装不下了,父母恨不得把家里所有好吃的全打包让我带回来!行李箱里装着浇头、腊肠、粽子和油粿等。”来自安徽歙县的小彬向记者列举着自己带回合肥的家乡年味。2022年,小彬大学毕业后在合肥工作,今年春节他赶着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回到家。“因为工作忙,很少回家,为了表达心意,我给家人都挑选了礼物寄回去。”小彬说,年前他为爸爸买了两双鞋子,给妈妈买了手链,给侄子侄女买了一些吃的,还带了两瓶酒回去。
小彬告诉记者,他在家呆了一周,感觉时间飞快,一眨眼就要返程上班了。“这时候父母问得最多的就是我要吃什么、想吃什么,都带点过去吃,家里做的总归是比外面的东西要好。”小彬说,每次听到这些话,他都感觉到父母满满的爱和不舍。
出发那天,小彬的妈妈早早起床烧了很多他喜欢吃的菜。“我一起床就能发现在我的行李旁边多出了一个大袋子,里面有我最爱吃的浇头、腊肠、粽子和油粿等十来样。”小彬说,行李中装的不仅仅是吃的,也是家的味道,更是父母的爱。
“每次出门,父母总是送我到车站,依依不舍地看着我进站,叮嘱我出门在外要多注意身体,没事就和家里人打打电话。”小彬说父母的叮嘱总让他觉得很温暖。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汪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