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到2025年,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到95%以上;完善19张床位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暂存模式;打造环巢湖“无废”圈……3月28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全市“无废城市”建设情况,近年来,合肥市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现已建成投放点4374座,形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9500吨/日、餐厨垃圾利用能力1600吨/日。
今年初,合肥市政府印发了《合肥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工作方案》提出,提升生活垃圾分类质量,在蜀山区、瑶海区新建大型中转站,提升改造一批大中型转运站,充分发挥长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的引领作用,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乡镇试点。同时,推动快递包装绿色化减量化可循环,以直营快递企业为重点推进绿色网点和绿色分拨中心建设,减少快件过度包装、二次包装。到2025年,快递绿色包装使用率达到95%以上。
在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利用方面,坚持“闭环管理、定点定向、全程追溯”,健全医疗卫生机构医用可回收物分类收集、贮存、转运体系,实现输液瓶(袋)回收和利用全覆盖。到2025年,医疗卫生机构可回收物回收率达到100%。
合肥市将健全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建成小微企业及社会源危废收集贮存转运网络,提升收集单位运营水平,打通危险废物收集“最后一公里”,完善19张床位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集中暂存模式。到2025年,中小微企业和社会源危险废物收运覆盖面达到98%,医疗废物收运体系实现全覆盖。
为打造最好名片,合肥市将推进环巢湖多源有机固废治理。建设环巢湖区域藻水分离设施,推广蓝藻高效打捞技术,稳妥开展重污染河库底泥清淤,推动底泥在工程用土、园林绿化、建材领域应用,积极打造环巢湖“无废”圈。开展环巢湖固废堆场排查整治和清洁河(湖)滩行动。围绕环巢湖湿地公园、中庙姥山岛打造“无废景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