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再见

□李梅

新安晚报 徽派城事
  五一放假,回了趟老家,老家有一个书柜,是我的专属领地。
  书柜里不全是书,还有我少年时期写的十几本日记。粗略地看了几本日记,我又把我的青春岁月走了一遍。这是一趟重游故地之旅,仿佛坐了一辆缓慢的绿皮火车,咣当咣当地穿过一片春天的原野。
  日记后面是两个本子,方方正正的,外面硬皮,里面彩印。那是我初中和高中时的同学录。如果说日记现在还有孩子在写,那同学录已差不多淹没在历史的烟尘里。
  前段时间,我问班里的孩子:“还有几周就毕业了,怎么没有看到谁在写同学录?”学生异口同声问:“啥是同学录?”想当年,离毕业还有俩月,班里的“同学录”早已满天飞了。课余时间,每个人都在奋笔疾书,不是在写作业,而是在写同学录。选一页印有自己喜欢图案的纸张,写上姓名、爱好、性格、家庭住址、电话,以及血型和星座。像摊开一张纸,将自己明明白白地摊在同学录上,还要贴上照片。这哪里是写同学录?分明是在交出自己全部的秘密和底细。从这方面说,同班同学都有着绝对坦诚,绝对信任的过命交情。
  最重要的还是写临别赠言,男生大多豪情万丈——“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壮志豪情几欲突破纸张,呼啸而来,一打开,就扑了一脸。
  女生则用娟秀的字迹将离别的愁绪镌刻在留言栏里。每当读起,耳畔都会响起“长亭外,古道边”的吟唱。
  同学录还是隐晦表达微妙感情的地方。暗恋者会在对方的同学录上,偷偷地画一颗心,不着一字,心事已不言而喻。那是少年不能宣之于口的喜欢,纯净美好,又带着些许忐忑和淡淡的伤感。
  这样一种庄重而美好的,专属学生的告别仪式,不知什么时候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让人遗憾。
  看着一张张熟悉的脸,往事在脑海里翻滚。那时的我们青春年少,无所畏惧,未来宽阔,每个人都配了一匹如绢般的长风,直待时机一到,便天高海阔地去飞。
  但有人只走一半,就中途退场了。我正翻阅的这页,是我初中兼高中都同窗的好友韩影的留言。几年前她因病离去,留给我们的只有悲痛。在同学录上,她的笑容灿烂,好像夏日的玫瑰。我仿佛听到她说:“梅,下课后等着我,咱俩一起去吃饭。”还没等我回答,她便渐渐远去,只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
  她写的这页同学录上面,有一处折痕,我用手掌在上面使劲地按了又按,不知不觉手掌按红,像我潮热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