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名曰“冲”的地方,总藏着些来头与故事,远如韶山冲,近若刘冲。滕家冲自然也不例外,虽非声名震天,却自北宋以降,便为人口耳相传。
滕家冲坐落于青阳县城东南。这处村落隐于两山夹峙的山冲之间,地势平缓,环境清幽,呈“太师椅”般的格局——两山如臂环抱,村前良田舒展,水塘如镜。古人谓之“前有罩,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正是理想中的风水宝地。这里山势不高,却因群山支撑,让小村有了刚健的骨骼;虽无大河缠绕,山溪却格外眷恋,终日绕村流淌,恰似一首永不停歇的新河龙船调。
名冲必有名人相映。滕家冲正是北宋名臣滕子京的家族聚居地与归葬之所。滕子京屡遭贬谪,宋仁宗景祐二年(1035年)被贬至池州青阳任监酒,其间将父亲遗骨迁葬于城南金龟源,又引族人迁居至此,终成滕氏聚居之地。他身后亦归葬于此。据载,滕氏家族在此繁衍近千年,然清嘉庆年间(或说太平天国战乱之后),族人尽数外迁,如今村中已无滕姓后人。
这段历史的留白,总惹来无限遐想,但终究无人能解,只教人徒生“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慨叹。漫步村中,竹篱难掩盎然生机——豌豆、莴笋、洋芋绿油油、翠蓬蓬,玫瑰贴着竹篱肆意绽放,红的、黄的、白的小花,仿佛从自然的桎梏中解脱,任性地开成了一座流动的染坊。
人靠衣装,地凭人传。走进滕家村,两位古代名人的身影便会浮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登进士,私交甚厚。范仲淹曾为其撰写墓志铭,去世后更致信青阳朱氏家族(或与其继父家族相关),提及滕子京的离世。而村旁的“读山”(今白云洞),相传为范仲淹幼年读书处,两地相连,织就一条贯通古今的历史文化长廊。
村名“滕家冲”沿用至今,滕姓族人却再无踪迹。站在滕家冲向北而望,318国道北侧,金龟源抱珠墩的滕子京墓,恰似一枚巨大的历史印鉴,将“滕”字深深烙进山水的骨髓,融入当地文化的血脉。那高高的坟茔,便是枚沉甸甸历史印章,重重盖在时代的犄缝里,真实得不容置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