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温暖和喜悦如期而至
  □无为杨蓉2020年,我常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上半年,因为一场疫情宅在家中,对于这我倒也自得其乐。我并不是个喜欢热闹的人,读书和写作陪伴着我,这种宁静单纯的时光,过得自在也安详。儿子看上去也很享受,他自诩属于“生于非典,考于新冠”的不平凡的一代,在家上网课,课余还能与我们打打闹闹。对于即将而至的高考,他一如既往,展现出不紧不慢的节奏和不温不火的状态。唯一遗憾的是那几个月我们都长胖了不少。一直到四月份他复学到校,我才重拾起晨跑。
  有时候,我也觉得自己的生活枯燥到清苦。就像非常好的朋友形容的那样:生活简单得和我这个人一样。但她们坚定地认为,我是可以也完全能够过得斑斓多姿的。就像春天的时候,万紫千红的花在外面磅礴成海,我们可以一起去踏青赏花,而不必非要枯坐在斗室里神游,或是抱着书寂寞。事实上,我从来就不是勤勉好学之人,更不会拒绝生活里的乐趣和生动,我热爱着一切美好的事物。也许只是多年来,我习惯于一个人仰望星空,书写自己。
  所幸还写下一些文字,特别是不曾中断的日记,让走过的岁月有了痕迹。有一段时间,我翻阅从前的日记,还立起整理它们的壮志。恍然发现,历史竟是惊人的相似。只不过,在翻阅过去时,悲悯从容而至。我是在读自己,又像是在读别人的故事。是文字出离了我,还是我从文字里走出去了呢?走过了小半生,我好像才重新认识了自己。文字让我认真而坦诚地活着,但我不是活在文字里,而是活在生活里。例如,我更加喜欢的是,对着温柔的黄昏,霞光渐渐黯淡,桌前的花草渐渐模糊,我从书桌前起身,开车去练瑜伽。一路穿行在街道上,烟火可亲。
  有一晚去老房子,走在小区的桂花树下,看到月光下自己的影子拉得好长。我站在那里拿出手机拍下,想到自己在这里生活了十多年,随着人去楼空,一切往昔就像眼前的影子。经过状元桥,想起无数个白天经过这里,还有那些匆匆的夜晚,去接下晚自习的儿子。他高考结束后,我们搬离了这里。环境改善了,生活却没有以前方便,但是一间书房却满足了我多年的愿望。有花草的陪伴,书香的氤氲,我享受着一点点琢磨着它的意趣……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生活总在不断失去和得到中行进,变化是不变的主题,我们终不知道明天是什么样子的,包括世界,包括自己。
  那天,有人悄悄告诉我,说我活成了他们所向往的样子。我能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因为我尚年轻孩子就去读大学了,可以自由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他们虽如我一般大小,却还要跋涉一段艰苦的岁月。我曾经也这么向往过,可当这一天真正来临,我却陷入一种从未有过的荒芜中。我自嘲是“年轻的空巢老人”。终于理解了小时候看过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里的独孤求败。人有梦想是好的,有挑战是好的,有对手更是好的,那可以帮你战胜无涯的时间里无穷无尽的孤独。孩子上大学后,我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和喜悦,也逐渐消散了思念和孤单。我对他们说,珍惜陪伴的时光吧,但我也明白,他们现在体会更多的还是琐碎和压力。这就是生活,没什么不好的。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我们所遇见的一切都是经历,是考验,也是成全。认真努力地活在当下,但要平和快乐。
  我们在经历,也在创造。荣格说,人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活给别人看的,第二次是活给自己看的,而第二次生命,是从四十岁开始。于我,蘸一点月色,写一份芳华。在这寒意顿起的冬夜,给自己温暖,书香围炉,煨热这略显寂寥的岁月。而我相信,在这沉寂背后,就是扑面而至的春意。
  2020年太艰难,于很多人,走过去,像走过了一世。希望2021年一切都会好起来,让生机、活力和笑声成为生活的主旋律。祝福我们,都有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力量,温暖和喜悦也会如期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