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2020年安徽气候一个字形容:“差”
  2020年,安徽气候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雨雪量和
  天数双双破纪录,7月气温、降水、日照均破历史纪录,超长梅雨季安徽省长江、淮河水位全线超警,巢湖流域水位超历史最高等极端气候事件和水灾洪涝影响让人印象深刻。“2020年属于‘差’的气候年景。”昨日,省气象台气象专家在对2020年安徽省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和回顾时这样表示。
  关键词气温去年冬季为历史最强暖冬
  2020年安徽全省平均气温16.6℃,较常年偏高0.8℃,仅次于2006年(16.7℃)和2007年(16.9℃),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简称“历史”)第三高,与2017、2018、2019年持平。灵璧、明光、霍山、舒城、肥东、芜湖及宣城7个县市平均气温创新高。
  全省平均入春时间3月5日,较常年提早14天,为1961年以来第三早;平均入夏时间5月8日,较常年提早12天;平均入秋为9月18日,提前3天;平均入冬时间11月21日,推迟3天。
  2019/2020年冬季气温创新高,为历史最强暖冬。冬季全省平均气温6.1℃,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1.9℃,创历史新高。32个市县冬季平均气温突破历史极值。根据《暖冬等级》(GB/T21983-2008),2019/2020年冬季为历史最强暖冬。但与此同时,1月雨雪量和天数双双破纪录,冬季多雨雪天气,全省降水量显著偏多7成,特别是1月雨雪天气不断,雨雪量和雨雪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最多。1月23日休宁、黟县和屯溪3个市县出现暴雨。
  高温出现早。2020年入夏提前12天,月3日~4日全省累计69个市县出现高温,15个市县日最高气温超过37.0℃。高温初日(3日)较常年偏早23天,为1961年以来第三早,仅晚于2011年(4月29日)和1988年(5月2日)。霍山、临泉、长丰、舒城、合肥及肥西最高气温为本站历史同期最高。2020年全省5月8日入夏,提早12天,为历史第四早,仅比1994年(5月7日)、1997年(5月5日)和2011年(5月7日)晚。
  2020年7月,全省平均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分别为25.4℃和29.3℃,异常偏低2.5℃和3.0℃,均为历史同期最低。沿淮至江淮23个市县一整月未出现35℃以上高温,为近60年来首次。
  关键词降水超长梅雨刷新多项纪录
  2020年,安徽6月2日入梅,出梅(8月1日)为历史最晚,梅雨期(60天)为历史第一长。累计雨量大,为历史第一多,最多的出现在岳西鹞落坪(2179毫米)。大别山区、皖南山区和巢湖流域为全国强降水中心。
  梅雨期雨带南北摆动,共出现10次强降水过程,强降雨范围为历史第一广。梅雨强度为历史第一强,黟县、金寨、六安三个国家站出现特大暴雨,铜陵、金寨、六安三个国家站创本站日雨量历史极值。安徽长江、淮河水位全线超警,巢湖流域水位超历史最高。
  全省平均年降水量1639毫米,较常年偏多4成,为历史第二多,仅少于2016年(1662毫米)。空间分布为:沿淮淮北891~1200毫米,江淮之间1200~1800毫米,大别山区和沿江江南1800~2905毫米。黄山光明顶国家气象站、黄山风景区及岳西境内共8个区域自动气象站超过3000毫米,最多的为岳西鹞落坪3446毫米。与常年相比,全省降水偏多,其中江淮之间中西部及大别山区偏多5~9成。春季降水偏少,其它三季均偏多,其中夏季异常偏多8成,为历史同期最多。
  综合全年气候要素、极端气候事件及其灾害影响,气象专家表示:2020年属于“差”的气候年景。(注:气候年景分为5个等级:好、较好、正常、较差、差)。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赵明玉许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