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米、面、食用油、茶叶……1月8日上午,746份抽检合格备样食品被合肥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清点后装车,这些价值8.6万元的食品将陆续送达合肥市养老服务中心、瑶海区明光路街道填海巷社区慈善大食堂、包河区大圩镇敬老院等公益机构。
当天上午,合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该市慈善总会举行抽检合格备样食品爱心捐赠签约仪式,首次将抽检合格备样食品捐赠给慈善机构。据悉,这种“厉行节约”新模式在安徽属首创,“这是我们积极破解食品抽检备份样品管理难题的一项大胆尝试。”昨天,合肥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姜鸿杰说。
食品安全抽检是食品监管一项重要工作,一般抽检时除了检验的样品还会留存一件预留复检备份的样品。姜鸿杰副局长告诉记者,市场监管部门在进行食品安全抽检时会支付样品费用,抽样现场将样品分成检验样品和复检备份样品分别封样,但备份样品一般很少用到,“近年来,合肥市着力提升食品及食用农产品检验量,从每年1份/千人提升到2020年的6份/千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财政资金也从300万元/年增加到2020年的1600万元/年。”
随着食品检验量增加,如何防止抽检合格备份食品浪费、提升政府资源公共效益成为急需解决问题。2020年,合肥市市场监管部门在学习借鉴先发地区先进经验,结合合肥实际多次论证的基础上,在全省率先制定出台了《抽检监测样品处置工作规定(试行)》,要求各承检机构制定《备份样品处置制度》,首次明确规定了销毁流程、捐赠流程等内容,“对于剩余保质期在3个月以上且感观性状未发生变化的预包装合格备份样品准予捐赠给慈善部门用于公益慈善事业。”
姜鸿杰副局长说,“这些赠送的样品都是我们精心筛选的,筛选后开展风险评估,样品集中分类整理,还逐一加贴爱心捐赠标识和食品安全风险提示。”为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该局还专门为捐赠食品购买了保额200万元的食品安全责任险,真正让被捐赠者安心、放心、健康。
据悉,此次捐赠食品包括米、面、食用油、茶叶等共计746份样品,价值8.6万元。“我们将不断完善捐赠制度和流程,规范食品抽检备样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爱心捐赠常态化、有序化、规范化,确保此类慈善公益活动连续顺利开展,使更多困难群体受益。”姜鸿杰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徐琪琪刘建昌实习生何文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