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常俊清来说,职业选择似乎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小时候,爷爷牵着他的手,给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上学后,父亲的忠诚和勇毅,又成为他心中最好警察的模样。11年前站在人生的岔口,他没有太多犹豫——参加合肥交警招考,穿上一身警服,与他们一起并肩战斗。
努力工作才能赢得尊重
常俊清的警察生涯和父亲常文真有着差不多十年的交集。在刚入警的时候,父亲就给他上了第一课。
2010年6月,常俊清作为新警实习开始正式参加路面交通管理。那时,他认为路口只要不堵死就行了,把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帮助老民警查处违章上面。因为没有经验,他经常跟驾驶员发生矛盾。
彼时父亲常文真在另外一个交警大队工作,有时候下班之后,常俊清会开车去接父亲。看到儿子情绪低落,常文真便鼓励他,让他向中队申请,独自承担路口的交通疏导工作。
一次,常俊清在桐城路和环城路交口,经历了令他至今难忘的第一个晚高峰:当时,四个方向只有两个方向可以缓慢通行,他手忙脚乱,还时不时把路口完全堵死,路过的驾驶员却没有一句怨言,依然严格按照他的手势通行。还有一次晚高峰时,突然下暴雨,看着拥堵的路口,常俊清在雨中继续疏导交通,全身很快被淋透了,突然一把雨伞扔到了他的脚下,让他感动许久。父亲告诉他,只有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才能赢得群众的尊重。
初心不改,薪火相传
其实得出这个结论,常文真也经历了一辈子的付出和思考。在进入交警行列之前,他曾先后担任过芜湖路派出所民警、副所长、常青派出所教导员,每天都在和老百姓打交道。
派出所里的民警每天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处理各色各样的案件和纠纷,辛苦不言而喻。调监控、找证人、做笔录、带人体检、制作卷宗、指现场、办拘留手续,有时候白天处理一个案件转眼就忙到第二天凌晨了。他曾为了抓捕犯罪嫌疑人,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也曾和同事耗时数月,为了桑塔纳轿车系列盗窃案件到全国各地追赃,最终追回40多辆车交还到老百姓手中……常俊清坦言,自己读到高中,父亲都不知道他在哪个年级。但一家人都会理解,父亲要做的事情更重要,惩恶扬善,和老百姓相关。
既然自己这么辛苦,为何要让孩子也从警?常文真知道,孩子不是他的翻版,但是可以沿着他忠诚、奉献的足迹,走出一条自己的路。一家人团聚时,常文真看着自己年近九旬的老父亲常立恒,内心的答案也更加清晰了。
常立恒参加过解放西藏的战役,1979年部队转业至长丰县公安局任政委,上世纪80年代末从长丰县公安局离休。因为有了父亲常立恒的言传身教和革命传统的感染,常文真经历过下放、当兵,最终选择了警察这个职业,并在基层待了三十多年。有时候,他还会回到自己以前工作过的地方转转,让他格外欣慰的是,不论是辖区的居民还是辖区单位的领导看到他,都会喊他一声“常警官”,这也是多年来警民互爱的时间积淀。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常文真在从警35年后光荣退休,从警11年的儿子常俊清亲手为父亲摘下肩章、警号。一身警服,承载了老民警满满的记忆,初心不改,薪火相传。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今,常家已经四代同堂,当常俊清7岁的儿子被问及长大要做什么时,他的答案同样没有什么悬念——“当然是警察”。让他在心里生发出这个想法的,大抵是晃动在眼前的藏蓝制服、怎么也听不完的警察故事,还有太爷爷挂在嘴边的那句铿锵有力的话——“正确执法、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打击犯罪是人民警察终身的职责。”
周力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
陈牧顾亦飞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