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噪声小多了,太感谢你们了!”前几天,一位合肥市民向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打去致谢电话,称他所投诉的附近某单位食堂和浴室设备噪音较大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十三五”以来,我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过去五年也是我省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最大的五年。
空气优良天数创下历史最好水平
从大气环境质量来看,截至2020年11月底,全省PM10平均浓度为58.5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下降18.8%,年均值第一次稳定达到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4个未达标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37微克/立方米,较2015年同期下降28.8%,好于“十三五”考核目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5.9%,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历史最好水平。
为打好蓝天保卫战,我省强化控煤、控气、控尘、控车、控烧“五控”措施,并开展柴油货车攻坚行动,全省范围内的黄标车全部淘汰,提前实施机动车“国六”标准,编码登记非道路移动机械6万余台。连续多年超额完成长三角区域秋冬季污染综合治理攻坚任务,秸秆露天焚烧和烟花爆竹燃放也得到全面控制。
“十三五”期间,我省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日臻完善,通过两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在全国率先实现省级督察全覆盖,共下沉核查点位6503个,交办信访举报11235件,被督察市立行立改,办结督察信访件10302件,占比91.7%。2020年,进一步聚焦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任务,对合肥等6市开展专项督察,推动解决了一大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九成皖江环境突出问题完成整改
“十三五”以来,我省全面实施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落实专项攻坚行动,梳理排查出“23+80+N”共1747个突出问题,建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的领导推进机制和“点对点”“长对长”问题整改责任制。截至2020年11月底,已完成整改1597个,占比91.4%。
同时,巩固形成“新安江模式”,新安江水质连年达到补偿条件,累计获得补偿资金57亿元,新安江流域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地。谋划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探索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新路径,促进上下游共同发展。此外,推动出台《安徽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实现全省16个市案例实践全覆盖,累计办理87起赔偿案件,赔偿金额达1.295亿元,池州月亮湖水污染环境损害案被生态环境部评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下一步,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打好长江生态保护攻坚战、绿色低碳发展持久战、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主动战,发挥绿色生态潜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