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西部一位中学校长展示了上级部门明确的年终考核清单,足足近百项。一些考核指标非常细致,如“旷会一次扣0.04分,迟到一次扣0.01分”“办公室要求上报材料催交一次扣0.05分”。除了查看文字档案资料,当地教育部门新增的考核方式,明确要求观看学校制作的5到10分钟专题片,了解一年来学校的工作情况。“做一个5分钟的专题片至少得1万元,学校哪有这个钱?有这个必要吗?”(1月13日《新华每日电讯》)
年终考核是总结工作、评先定优的重要一环。为了精准评价一个职工、一个单位的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年终考核当然要细致,甚至可以列出一个考核清单,以实现精准评价一个职工、一个单位的目的。
但是,清单式年终考核要防止名目繁多、空耗精力,演变成一种变相的折腾,一种过重的加码,甚至沦为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清单式年终考核要遵循合理、必要的原则,以不给基层增负为前提,所以不能搞成“评分精准到小数点之后多少位”的考核,也不能搞成“材料盛宴”与“材料考核”,让基层单位在繁忙的年终岁首“一心一意填表格,昼夜加班整材料”,甚至不得不弄虚作假。
2018年中办印发《关于统筹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工作的通知》,要求改进督查检查考核办法,不要繁文缛节,不做表面文章。2019年中办又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坚决纠正机械式做法,不得随意要求基层填表报数、层层报材料。
与中央减负精神背道而驰的年终考核,不仅难以让年终考核成为一些职工、一些单位的正向激励,反而容易消耗被考核者的工作精力、消解被考核者的工作热情、削弱基层单位的战斗凝聚力。这些年,在重痕不重绩、留痕不留心的年终考核之下,不仅一些基层干部陷入了深深的“年终总结焦虑”,职工们也在纷纷吐槽“一到年末就头疼”。尤其是,在这种年终考核倒逼之下,一些职工、一些单位极可能走上只想要显功、不愿做潜功的道路。
要消除奇葩年终考核,从上到下都要对各级年终考核清单予以合理性、必要性“考核”,将不合理、非必要的考核事项清除,以免让基层负担沉重。除了科学设置考核事项、实行定量考核,还要科学设置考核程序,针对年初制定的考核指标,将一次性考核变为阶段性考核,将“材料考核”变为广泛听取一线干部群众的意见与评价,这就能提高年终考核的精准度、精简度。何勇海/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