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去年承诺的“民生大事”合肥办得咋样?
  2020年1月20日,合肥市政府办发布了《2020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事项工作方案》,提出要“把一桩桩一件件惠民利民的小事办到老百姓的家门口、心坎上,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如今一年过去,合肥“为民办实事”办得怎样?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日前进行了采访。(上接A03版)
  完成8处城市拥堵点治理
  【目标任务】梳理交通拥堵片区和路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治理,缓解拥堵状况。完成8处拥堵点(路段)的治理。
  【实施情况】2020年,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继续大力推进城区拥堵点改造工作,总共完成8处拥堵点的治理。
  【部门说法】对照年初的工作目标,2020年合肥城市拥堵点治理可以说是刚好完成任务。城市堵点治理需要区分轻重缓急,统筹考虑。据介绍,去年合肥陆续完成了合作化路与休宁路交口、长江西路主线进入创新大道辅路、五里墩北上桥口、马鞍山路与芜湖路交口、南一环路与马鞍山路交口、梅山路与南一环交口、长江中路与南一环等8处拥堵点治理,相应路段早晚高峰拥堵现象得到明显缓解。截至2020年三季度,合肥在全国50个主要城市的“城市路网高峰行程延时指数”排名中,已从2018年的第10位下降至第30位。
  【记者点评】随着城市发展,“拥堵”问题似乎成为大城市一大通病,挥之不去。自2018年以来,合肥持续推进城市拥堵点治理工作。不少区域的通行环境确实有所改善,但每逢早晚高峰,“堵”在路上似乎还是常态。未来,城市治堵依然道阻且长,希望城市治堵,不仅仅是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更有大数据、智能化的交通管理手段多措并举,以及每一位交通参与者积极助力,让城市交通更加有序。
  12家菜场已全部开工建设
  【目标任务】新建主城区菜市场12个。
  【实施情况】目前合肥主城区12家菜市场均已开工建设,其中处于主体建筑建设阶段4家,主体建筑建设完工5家,内部设计与施工1家,建成2家。
  【部门说法】记者从合肥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2020年该局会同合肥市自然资源与规划局编制了合肥市历史上首个菜市场布局规划——《合肥市城区菜市场布局专项规划(2018-2025年)》。《规划》明确了合肥市菜市场配建标准、布局原则及建设模式(原状保留、关闭取缔、示范性改造、适度改造、弹性调整、新建)。合肥市市场监管局菜市场建设管理处相关负责人称,将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反映和协调解决菜市场提档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督促各责任单位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完成市场内部装修、开业运营等工作,确保早日投入使用,服务周边群众。
  【记者点评】对大多数居民来说,步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菜市场买菜无疑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合肥主城区新建12家菜市场全部开工,预示着市民的菜篮子需求将更好得到满足。
  已免费发放遛狗绳上万条
  【目标任务】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养犬行为,减少动物伤人事件发生,减轻对市容环境影响。
  【实施情况】截至2020年11月初,合肥城管部门在辖区公园、小区等公共场所花园草坪制作文明养犬、爱护卫生警示标牌1000余块;组织志愿者宣传700余次。另外,处罚遛狗不牵绳30余起,劝导遛狗不牵绳7000余起,免费发放遛狗绳10000余条,免费发放犬粪清理纸袋35000余个。
  【部门说法】在规范养犬行为的治理活动中,合肥市城管局采取了很多创新做法,比如律师驻队,组织律师和城管队员一起巡查执法,使用“量身定制”手机APP。通过该APP,城管队员可以即时查询犬主和犬只信息,还可以通过平台查看免疫服务点和犬证办理点等服务信息。城管队员在巡查过程中发现有犬只在路面大小便或未系牵引绳时,现场可以通过平台拍照取证,以便后期对相关负责人进行处罚。
  【记者点评】规范养犬行为任重道远,除了堵,还要疏。在加大治理力度的同时,我们也看到部分小区开展宠物公厕和遛犬专道试点,初步来看,效果明显。
  “救命神器”超额配置到位
  【目标任务】在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心脏急救设备238套。
  【实施情况】计划设置238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实际设置256套,新增18套设置在9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受疫情影响,项目实施略有推迟。2020年12月15日前,完成设备安装验收并投入使用,同时完成项目点共786名救护员培训工作。
  【部门说法】记者从合肥市红十字会了解到,自2019年11月在公共场所设置首批133套AED并投入使用后,目前已发生2例成功施救案例,均在合肥高铁南站,发挥了公共场所急救设备功能作用。“合肥市政府投资公共场所设置AED项目,在全省是第一个,且进入全国少数地市级率先实施行列。”合肥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AED主要设置在地铁1、2、3号线剩余站点和5号线即将运营的线段、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图书馆、纪念馆、科技馆、创新馆、地震馆、蜀山烈士陵园、区属公办初中学部以上学校,及9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省行政中心、淮河路步行街等。
  普通群众只要在微信下载AED设备“久心急救”小程序,就可以知道自己所在位置周边约2公里范围内设置的AED数量等情况,并直接导航至最近的一台取用,程序同时设有一键呼救功能,包括呼叫120和寻求周边人员帮助。
  据介绍,2021年,合肥将继续扩大AED覆盖面,计划在城区及开发区所属乡镇园区和街道社区、合肥市公安系统派出所和刑警队、县(市)区公办中小学、地铁4号线等地共设置1241套。同时,探索采取线上应急救护培训形式,争取到2030年培训救护员占全市人口超过3%,约24万人以上。
  【记者点评】AED之所以被称为“救命神器”,是因为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使用AED对患者进行电击除颤,救活概率为90%。这两年,合肥公共场所开始配置AED,但公众知晓率低、急救知识普及率不高,导致AED尚未发挥大作用。除了加快设备投放,更应该解决能用、敢用等问题,让“救命神器”真正“救命”。
  加装电梯已开工建设174部
  【目标任务】坚持“尊重民意、愿装就装、能装尽装”原则,为主城区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加装电梯。
  【实施情况】2020年,合肥全年开工建设既有住宅加装电梯174部,完成审查手续待开工15部。其中,建成使用24部,正在施工150部。连续两年累计开工建设295部电梯,惠及95个小区295个单元8244人。
  【部门说法】记者从合肥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了解到,为解决电梯加装设计不科学、技术指标不统一、加装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该局2020年编制印发了《合肥市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技术导则》。文件中单列了消防章节,明确增设电梯的消防安全要求,还规定了电梯的载重量、轿厢尺寸等相关参数,满足适老化需求等。通过刚性约束,严把加装电梯质量关,使加装的电梯利民、经济、好用。同时,该局还调研借鉴上海的做法,修改完善《合肥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实施意见》,将“书面意见征询过程中,有反对意见的,不得安装”修改为“书面意见征询时,凡需业主共同决定的事项,应当根据法律规定进行表决。在实施过程中遇有矛盾,经协商不成,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政策调整的第二个月,申请加装电梯数量环比增长了35%。
  截至目前,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共投入资金8752.08万元,其中拨付市级财政补助资金390万元,区级财政补助资金390万元,居民自筹资金7972.08万元。
  【记者点评】随着城市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越来越引起市民关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但电梯要建成,并非易事。从筹经费、做设计到找厂商,每个环节都可能产生分歧。每一部成功加装的电梯背后,都需要政府、居民、物业等各方共同努力。未来,建议街道和社区等方面成立电梯加装专项督查组,加强督办和协调,让这项“民生大事”更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