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老旧车棚和垃圾站,现在成了居民活动室和健身场所。这两天,省城合作化南路生活小区的居民感到很开心。这也是我省近年来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增强百姓幸福感的生动写照。
昨天,居民孟祥勋与邻居在活动室里下象棋,“大家凑在一起杀上几盘,不认识的人也聚在一起,说不定明天就成了老朋友,真的挺好。”对于新开的居民活动室,他赞不绝口。“我们支部的党员以后开展活动有新地方了,茶余饭后也能在这里休闲娱乐。”合作化南路生活小区党支部书记张玉龙也很开心。
这里以前是老旧车棚,存在大约20年。为了给居民提供更好的文体活动场所,蜀山区竹荫里社区党委投入20余万元,对车棚全面实施功能再造工程,将老旧车棚改造成居民群众高度认可的室内活动空间。另外,车棚旁边的垃圾站,也改造成了健身场所,添置了很多健身器材,吸引很多老人前来锻炼身体。
“搭建睦邻点,不仅解决了小区活动缺少场地的问题,也成为小区里治疗‘城市冷漠症’的良药,让居民走出小家,增进社区和谐友爱氛围。”竹荫里社区书记孟霞说。目前,竹荫里社区已建成4个睦邻点,吸引大批居民参与进来,“这些睦邻点带着浓厚的邻里情,让更多老年人实现在家门口幸福养老。”
“十三五”期间,为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打造美好家园,我省以基层党建为引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目前,全省已经逐步形成“居民生活全方位服务、生命周期终身服务、社会治理全过程服务”三大服务体系。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
郑婷婷孙雨静新安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