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成制度创新举措31项、新设企业3857家、签约入驻项目341个……去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试验区获批以来,我省以开局就发力、起步就冲刺的劲头,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20年底,自贸试验区已协议引资额2922亿元。
外贸出口一站通办
以往,外贸企业想要出口一批货物,需要前往商务、海关等不同部门进行各类资质审批,十分耗时。“现在,外贸企业只要在电脑终端上使用单一窗口平台系统,就可以直接开展交易业务,不需再去办事大厅了。”安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后台运营服务商——安徽谦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家乐介绍道。
据了解,安徽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涵盖合肥片区、芜湖片区、蚌埠片区,作为合肥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蜀山区块以合肥跨境电商综试区蜀山核心区为依托,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等主导产业。目前,蜀山区块在提升营商服务水平、推进制度创新落地、加速跨境电商发展等方面稳步推进,首批共签约落地项目26个,投资总额达80多亿元。
为了给入驻企业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蜀山区块综合服务中心于2020年9月正式启用。蜀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李华文表示,依托安徽省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已实现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单一窗口进出口经营权备案、产地证打印等“一站通办”。
“下一步,我们将与长三角沪苏浙等高对接,继续围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营商环境、对外开放、人才招引开展制度创新。”李华文告诉记者,蜀山区计划在跨境电商产业板块精准发力,基于现有跨境电商监管仓投资建设全新的跨境电商海关监管场所,全面布局跨境电商9610进、出口业务,谋划9710(B2B出口)和9810(B2B+海外仓)业务。同时,加快推进国际邮件互换局新场所建设运营和顺丰二期项目建设,探索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进出境一体化设施建设,更好发挥全省唯一邮关口岸的拉动作用,构建跨境业务发展的长三角新高地。
试点“一业一证一码”
“此次率先改革是在借鉴上海市浦东新区‘一业一证’改革基础上的有益探索,将一个行业准入涉及的多个审批事项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并整合到营业执照二维码上,企业只需填报一张表、提交一套材料、申领一张许可证即可开业。”安徽自贸试验区芜湖片区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李霆告诉记者,经过近100天的建设,芜湖片区综合服务中心于2021年1月11日正式试运行,“一业一证一码”改革是该中心率先在全省进行的试点工作。
据悉,“一业一证一码”改革试点首批选择“我要开超市”“我要开蛋糕店”2个业态进行。通过“一帽牵头、一键导航、一单告知、一表申请、一次核查、一标核准、一证准营”再造审批流程,经过自主研发芜湖自贸区市场准入“一业一证一码”系统,实现线下统一收件、综合并联审批、统一制证发证。
当天下午,记者来到该综合服务中心核心区域——位于二层的“区块链+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据介绍,芜湖自贸试验区以利企便民为导向,大力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在安徽省内首创“区块链+无差别综合受理”窗口。通过区块链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和业务逻辑相结合,打通建设堵点,打造了全国首个通过区块链赋能的“一站式办结”综合受理平台解决方案。
“目前中心共有综合窗口18个,集成了14个部门首批217项审批事项。”李霆告诉记者,该中心通过打造“综窗互认互信、授权式收受办理”的“链+综窗通办”运作模式,实现了跨区域行政服务中心综窗之间的无差别收件和受理,实现办事群众少跑路,跨域通办。
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挂牌三个多月以来,芜湖片区35平方公里概念性总规初步成型,自贸试验区注册企业2008家,注册资本318.3亿元,其中新设企业423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
把玉米做成衣服,穿起来是啥感觉?在蚌埠市固镇县的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记者发现了玉米的奇妙用途。据了解,该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以以玉米等粮食作物,或以秸秆纤维素为原料生产聚乳酸切片的企业,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生产。
“我们以玉米等生物基生产聚乳酸,进而生产聚乳酸纤维和聚乳酸聚酯,再生产口杯、碗筷、衣服等,这些物品平时用起来跟传统塑料制品没什么区别,但是堆肥的时候可以在半年内就完成降解,对环境是非常友好的。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覆盖很多品类,比如家居产品、服装、汽车内饰等。”丰原集团相关负责人付松说。
“公司拥有行业中比较先进的技术,所以聚乳酸等产品在海外需求量也很大,每年出口金额在7亿美元左右。”付松说,安徽自贸试验区蚌埠片区的建设,对丰原集团更加充分地走向世界带来便利,“能享受到政策优惠,产品出口更加快捷”。
据介绍,去年9月21日,国务院公布了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方案,蚌埠片区的发展任务是“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蚌埠市成为自由贸易的新晋之地。
蚌埠片区先后实现首批项目签约、首批入驻注册企业颁证、收单国际贸易交易、首批项目集中开工、首次干部集中培训的“五首”开门红成效。截至目前,蚌埠片区已新登记注册企业276家,注册资本金21亿元;重点建设项目50个,累计投资总额466亿元。
蚌埠片区正聚焦“绿色自贸、数字自贸”特色定位,以“带动沿淮、辐射皖北”为发展方向,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内容,全速构建“国际化营商环境、多元化投资机制、便利化贸易体系、现代化金融市场”,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绿色产业集聚地、内陆开放新高地、协同发展示范地”。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姚一鸣王吉祥徐琪琪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