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3版
发布日期:
“一箭多星”发射,关键不在卫星数量
  SpaceX这次一箭143星发射,再次引起部分小伙伴对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好奇:是不是一次发射的卫星越多越厉害?答案是未必。其实,一箭多星发射技术尽管很难,但卫星数量多并不代表技术含量一定高。
  一箭多星是指一枚运载火箭同时或先后将数颗卫星送入轨道的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欧洲航天局等掌握。与传统的单星发射相比,其能更充分地利用火箭运载能力,提高发射效率,降低发射成本。
  1960年,美国首次用一枚火箭发射了2颗卫星,一
  年后实现一箭三星。随后,苏联、欧洲航天局也掌握
  了这种发射技术。我国于1981年用风暴一号运载
  火箭将3颗实践二号卫星送入轨道,成为第四个
  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
  随着火箭运载能力以及发射、星箭分离
  等技术的发展,“一箭”发射卫星的数量屡创
  新高。2015年,我国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在首飞任务中,将20颗卫星送入太空,创造了当时的亚洲一箭多星纪录。2017年,印度完成一箭104星发射,打破俄罗斯在2014年创造的一箭37星的世界纪录。
  不过在航天专家眼中,发射卫星的数字从技术角度来说并非关键,发射方式更体现技术含量。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曾表示,一箭多星发射常用两种方式,一是把卫星送入相同或相近的轨道,二是多次分批将卫星送到不同轨道,前者的技术含量较后者要低。
  以印度一箭104星发射为例,这104颗卫星均被送往相同轨道,其中101颗是不到10公斤重的纳卫星。载荷数量虽多,质量却不大。任务所用火箭的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仅1.5吨,在运载能力上并未取得突破。同时,此次任务采用直接发射、逐次释放方式,适用于对轨道高度、相位的精确性要求不是很高的任务。
  与印度的一箭104星一样,这次SpaceX一箭143星也是将卫星送入同一轨道,也可被称为向太空“撒土豆”。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科技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