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三位省人大代表亮相“直通两会”通道
乡村振兴要扭住产业“牛鼻子”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速新基站建设,让更多的5G新应用服务社会;延
  续脱贫攻坚帮扶政策,培育“航母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月28日上午,安徽省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结束后,姚和平、刘红丽和甘启斌三位省人大代表走进“直通两会”通道,回答记者提问。
  省人大代表姚和平:
  加强自主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安徽的创新环境优化、创新氛围浓厚、创新能力日益增强,创新已成为安徽一张响亮的名片和成色十足的金字招牌。”安徽省人大代表、安徽安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和平表示,安徽的创新已成为地方发展的浓厚基因和企业成长的重要动力。
  姚和平答记者问时提到,合肥集聚了全国乃至全球的一流创新能力,集全市之力,统筹全市创新的一盘棋,出台了支持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及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条例及实施意见,支持民营企业不断加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投入,不断以新产品抢占全球的技术高地。“合肥的‘芯屏汽合’‘集终生智’等产业欣欣向荣、生气勃勃,让我们非常振奋。”
  “今年两会我带来了两个议案一个建议,主要是关于修订《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和《安徽省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的议案,以及关于支持组建创新联合体的建议。”姚和平表示,希望能够把近年来安徽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些重大政策优化、固化下来,进一步转化成全省的共同行动,更好地促进安徽的高质量发展。
  “修订条例是为了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姚和平建议,我省要坚持战略导向、市场导向、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并重。
  省人大代表刘红丽:
  加速新基站建设,推动5G应用覆盖
  “在过去的一年里,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以来,5G、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省人大代表、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淮北分公司政企客户部医卫行业总监刘红丽介绍,5G+智慧医疗有效提高了疫情防控的针对性和效率。如5G+远程对偏远地区的危重症病人进行会诊,让优质医疗资源得以时时共享;智能机器人走进隔离区,送物送药,为减少医患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5G技术催生的远程办公、远程教育,助力实现了抗击疫情停课不停学和不停工。刘红丽坦言,未来,以5G技术为依托的5G+智慧治疗、智慧教育、养老等解决方案将更广泛地应用到生产生活当中。
  “大家都向往的信息化新生活,离不开5G新基站的建设,但目前对于新基站的建设,运营商仍面临诸多困难,比如建设成本高、建站难、用电贵等问题。”刘红丽建议,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出台相应的文件政策,对于运营商建站给予适当补贴,推动各类公共场所和公共设施区域向5G设施开放并免除资源占用费,“这样才能加速新基站的建设,让更多的5G新应用能够嵌入到百姓生产生活和经营发展中去,使新技术在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省人大代表甘启斌:
  乡村振兴要扭住产业这个“牛鼻子”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党在重要历史交汇期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省人大代表、安徽联河集团董事长甘启斌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建议我省在延续脱贫攻坚帮扶政策的同时,对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甘启斌表示,乡村振兴要紧紧扭住产业这个“牛鼻子”。“产业发展快,全靠龙头企业带,所以我带来了一个议案,就是培养县域‘航母型’龙头企业、实现一二三产更高质量融合发展。”甘启斌说,建议我省鼓励企业对接专家智库,推进招才引智,做好人才飞地试点工作,满足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的智力需求。
  甘启斌建议,我省要因地制宜,倡导“一县一业、一市多航母”模式,重点培育带动性强的“航母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项磊刘旸徐琪琪吴碧琦余康生姚一鸣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