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专门承接中小学生放学后吃饭、寄宿、外加辅导作业的机构——“小饭桌”越来越普遍。大多数“小饭桌”位于居民区,除了就餐还包含培训和作业辅导等服务内容,存在消防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等多重隐患。为此,安徽省人大代表徐虹带来了关于加强校园周边居民区“小饭桌”监管的议案。
徐虹介绍,目前,“小饭桌”还没有统一的规范性定义,综合其经营实际,“小饭桌”应该是指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开办的以营利为目的,为中小学生提供用餐、午休、课后托管及辅导功课等服务的一种特殊经营形式,多分布在学校周边的居民楼内。
“因没有明确的主管部门,也没有相应的行业标准,导致对‘小饭桌’监管缺失,存在着诸多问题隐患。”徐虹说,“小饭桌”大多开在临街商铺或居民楼,不少未通过消防安全验收,消防设施缺失。“小饭桌”经营者因规模、成本等因素,不能按照要求落实购买食品索证索票,不能溯源。大部分厨房功能区不齐全、不符合餐饮操作规范、不具备餐饮许可条件,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徐虹建议,明确“小饭桌”的主管及监管部门,使之有人来管;制定“小饭桌”行业标准,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明确举办的场地、设施、设备的基本条件、举办人的资质要求、经营管理制度等,规范“小饭桌”经营,以健全的制度保障实现学生的安全保障。
不仅如此,徐虹建议,加强日常巡查监管,监管部门要将小饭桌的监管纳入“双随机、一公开”市场监管目录,实行常态化管理,建立学生“小饭桌”监督检查档案,并向当地教育部门报备。对于不按行业标准要求开展经营的,特别是不按相关安全操作规程操作的,要责令业主限时整改,不按要求整改的,要给予相应处罚,直至取消经营资格。以严格的管理保障学生们的安全。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余康生徐琪琪叶晓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