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肥西县山南镇长庄村,通过太空莲、白鹅养殖等项目,带动了一批贫困户脱贫;在柿树岗乡周楼村,通过发展黄桃、薄壳山核桃种植,村民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跟随肥西县“感恩共产党奋进新时代”采访活动来到该县两个出列贫困村,探寻肥西县脱贫攻坚的背后故事。截至目前,肥西县的贫困发生率已由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2.7%,下降到0。
项目带动贫困户脱贫
记者见到廖自文的时候,他正在合肥植物园长庄科研创新基地干活,这份工作给他带来了每月2400元的固定收入,还能在家照顾残疾的妻子。
“我家属有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肢体三级残疾,女儿正在上高二。”廖自文说,因为家里的特殊情况,他一直没有办法外出打工,也是村里的低保户。近年来,村里通过各项扶贫措施对其进行帮扶,于2015年实现脱贫。“现在女儿每学期有1500元的教育扶贫资金,同时还在享受低保政策,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以前,肥西县山南镇长庄村是负债累累的“空壳村”。近年来,长庄村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通过太空莲种植、白鹅养殖、光伏发电、研学游等项目,带动了许多像廖自文这样的贫困户脱贫。
2015年,长庄村实验性引进太空莲种植,2020年1月,该村进一步探索经营模式,成立山南莲乡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由村集体100%控股。当年,该村销售“荷”产品实现收入近150万元。2020年,长庄村村集体收入达204万元,2021年预计达到210万元。而随着合肥植物园长庄科研创新基地落户长庄村,不仅带来了新的技术,未来也将推动长庄村从子莲产业向花莲、藕莲等产业的拓展。
近年来,肥西县大力发展产业脱贫,建立完善“产、供、销”一体化增收模式,实现每个已脱贫户有1个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每个贫困村有1~2个特色产业。
肥西贫困发生率降为0
在离长庄村不远的柿树岗乡周楼村,通过种植黄桃、薄壳山核桃等,村民收入也有了显著提高。在黄桃产业园里,今年73岁的脱贫户赵启应和村民们正在给果树施肥、松土。
2017年,周楼村种植了120亩黄金蜜一号优质黄桃,2018年3月套种了50亩美国薄壳山核桃。到了2020年,黄桃产量约达7万斤,收益约40万元,而套种的山核桃2020年初挂果,预计2021年可收益6万元左右。
长庄村与周楼村的脱贫工作只是一个缩影。近年来,肥西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为重要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2016年底,基本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及重点贫困村脱贫任务。经动态调整,目前全县共有建档立卡已脱贫户7247户16386人,边缘易致贫户56户146人。贫困发生率由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2.7%,下降到0。
在保障方面,2016年以来,已脱贫户85985人次全部在肥西县参保,享受综合医保47.46万人次,综合医保补偿2.43亿元。截至2020年底,全县7211名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与此同时,肥西县以发展产业带动农民增收,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扶贫资金1.41亿元建成扶贫产业园102个,年辐射带动已脱贫户7698户次,户均增收933.85元,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34万元。
据介绍,肥西县已脱贫户家庭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4034.73元增长到2020年的15827.23元,增长了近四倍。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