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合肥1218名“事实孤儿”纳入保障范围
  自2020年1月1日,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事实孤儿”保障制度,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有25.3万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被纳入保障范围。一年来,合肥“事实孤儿”保障制度实施成效如何?在帮扶过程中又有哪些难点?
  1737人纳入保障,发放资金三百多万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即俗称“事实孤儿”,是指父母因重大困难无法履行抚养和监护责任的儿童,包括: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患有精神性疾病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情形之一的儿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失踪或失联,另一方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患有精神性疾病及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家庭中,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未成年人。
  2月1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从合肥市民政局采访了解到,截至2021年1月底,合肥有1737人被纳入孤儿保障范围,其中集中供养孤儿288人、散居孤儿231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即“事实孤儿”)1218人,发放资金316.8776万元。这意味着,已有1218名“事实孤儿”被纳入保障范围,并建立起动态调整、应保尽保机制。
  根据规定,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基本生活费标准不低于1262元,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不低于1662元,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参照上述孤儿保障标准执行,鼓励有条件的市、县(区)适当提高供养标准,按月发放基本生活补贴。
  教育医疗需跟进,心理健康更为关键
  “目前能解决孤儿基本生活的温饱问题,但孤儿保障工作更需要关注的还是医疗、教育、心理等问题。”合肥市民政局儿童福利处工作人员介绍,尽管孤儿医疗救助政策的落实已给予孤儿家庭大量的关心和帮助,但仍有部分需自行支付及解决护理费用,这对不少“事实孤儿”而言,是摆在眼前的难题。在教育保障方面,虽然每年都有困境学子通过努力考取大中专院校,但因家庭原因,相对来说教育没能得到更好的保障。
  除了医疗、教育上需要及时跟进保障,如何培养“事实孤儿”健康的心理更为关键。“他们情况比较特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心理障碍、行为偏差,难以融入社会,因此关爱保障还需提供更加完善的医疗救助后续政策。”该工作人员介绍,“事实孤儿”保障最精准的帮扶就是给他们一个完整、充满关爱的家,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社会爱心人士专业优势,根据孤儿实际需求一对一帮扶,深入沟通交谈,了解他们内心想法和现实诉求,通过正确的心理教育和疏导帮助孩子们树立乐观、自信、积极、健康的心理。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吕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