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汪桥人人有杆秤,和谐法治是准绳。”走进巢湖市柘皋镇汪桥村,沿途的围墙上时常能看到这样的法治宣传标语。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实地采访了“中国美丽乡村”汪桥村的法治建设。
今年72岁的唐维富是柘皋镇汪桥村的调解员。日前,记者在他家看到,门外的墙上挂着柘皋镇汪桥村委会唐维富个人调解室的牌子。走进家里,客厅的桌子上摆放着《人民调解》《安徽省法律援助条例》等书籍。唐维富向记者介绍,去年9月份,村里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对于垃圾桶的摆放,少数村民对此有不同的意见,“有人觉得垃圾桶离自家房屋太近。”于是,他上门进行调解,介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性。经过调解,村民们纷纷对垃圾桶的摆放表示支持。
2019年,汪桥村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同年被合肥市普法办推荐申报省级法治文化示范点。记者在汪桥村走访的过程中看到,村里不仅建设了法治文化广场,还在乡村道路两边的围墙上粉刷了一些法治宣传标语,还设置了专门的法治宣传栏。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融入法治元素,把广泛开展农民普法活动情况作为美丽乡村创建的重要指标。”柘皋镇党委委员、政法委书记杨帅向记者介绍,近年来柘皋镇开展了丰富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在广场、公园、集市设立了固定的普法设施,还运用法治文化广场、电子显示屏等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记者了解到,巢湖市设立了17个乡村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和183个村居法律援助联系点,承担法律事务咨询、维权、指引等任务。2020年,巢湖市11家律师事务所的76名律师进社区、进乡村,联合基层司法所开展法律宣传、解答法律咨询、发放宣传材料等活动,不断提高和巩固法治乡村建设成果。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余康生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