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电子产品禁入校园你怎么看?
  今年年初,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对于这项规定,家长们是如何看的呢?中小学生又有多少会将电子通信产品带进校园?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近日随机走访了多位学生家长,涉及合肥市5所中、小学校。
  □现状
  多数学校拒绝手机进课堂
  2021年2月22日,在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北校校园里挂着一条长长的横幅——“亲爱的同学:禁带手机进校园,你遵守了吗?”同时,在开学典礼上由学生代表发出倡议,在横幅上签字,杜绝手机进校园,安心学习。
  开学第一天,合肥市四十八中滨湖校区的老师和同学们就收到了学校制定的新文件——《师生手机使用管理办法》。不仅学生的手机禁止带入学校,老师使用手机也要注意,因为工作需要手机可以带进校园,但是严禁带入课堂。
  合肥一中从上学期开始就给学生和家长“吹风”,新学期开学后,所有学生不允许再带手机进入校园。学校设有固定电话,学生凭食堂饭卡可以免费打电话,学生和家长遇到事情都可以通过固定电话联系,有紧急事情也可以拨打老师手机联系。
  “新学期开始,基本上合肥市区的中小学都行动起来了。有的出台了专门的办法和文件,没有出文件的学校也通过班主任把这个要求转达到家长群里了。”合肥市教育部门一位人士介绍说。2月份的时候,合肥市教育局转发了教育部和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手机进校园管理工作的规定,要求各中小学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手机管理规定的相关细则,及时将学校手机管理的要求告知家长,争取理解和支持,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不过,之前很多学生是带手机进校园的,有的家长希望随时联系到孩子。因此,新规定在执行时要避免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重点是通过加强对学生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
  据了解,为了让学生和家长都能接受这个新规定,有的学校利用寒假,通过学生会、在线征集家长意见等多种方式,就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管理进行讨论,形成手机使用办法。有的学校对不同年级提出不同的规定。有的学校则采用代为保管制,如果学生没有听劝,悄悄带手机进课堂了,则由老师没收,一个月后归还;再发现就没收一个学期,同时告知家长,取得家长的支持和理解。从目前执行情况来看,手机禁入校园这项新规定基本上得到了执行,个别家长出于孩子安全方面考虑不理解,学校也会通过沟通让他们打消顾虑。
  电话手表同样纳入严管范围
  新规定只对手机做出了要求,但是已经具备和手机相同功能的电话手表怎么处理,却没有明确的意见。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很多学校尤其小学在规定手机禁入校园的同时,规定电话手表也不允许进入课堂。如果电话手表放在学生身边,进入学校后就要关闭。
  “现在的电话手表和手机基本上是一样的,可以上网、打视频电话,甚至可以使用支付宝支付。”合肥市一位小学班主任说,经常在上课的时候,看到学生悄悄地看电话手表,点赞、聊天,甚至曾经发现学生利用电话手表考试作弊。而且因为有支付功能,学生还会在校外买辣条等垃圾食品,不利于孩子健康。因此这一学期,学校要求家长们不要让孩子携带电话手表,如果确实有需求,进入校园后要将电话手表关闭。
  网络渗透到教学的方方面面
  虽然目前学校基本都规定了手机不能进校园,不过学校和家长也面临着尴尬:在现有的大环境下,手机和网络已经渗透到太多的教育教学领域,很多作业和学习对手机的依赖度较高,即使将手机挡在了校门外,课后手机依然影响着各个方面。
  “从去年‘十不得’实施后,学校老师现在的书面作业确实少了很多。但是一些需要课后完成的阅读、打卡,其实都是在手机上完成的。”省城的曹女士说,以英语为例,需要课后进行阅读、背诵,孩子也主要用软件认单词和听课文。因为各个家长文化水平不同,有的家长英语发音不标准,不能给孩子正确的指导,这类手机学习软件能帮助家长解决这一问题。
  老师们也有些犯难,因为不允许再用QQ群布置家庭作业,所以现在都是改为老师说、学生记。但有的孩子记不清楚,回去说不清,家长都会在群里询问。所以没办法,只能逐个回答,很耗费精力。此外,平时教学中会遇到一些好的题或者文章,经常都是教学软件中或者网络公号里看到的,想让学生回家后读一读练一练,也不方便在群里放链接。手机使用过度不好,但是完全不用也不现实,如何掌握好这个度也是老师和家长们所头疼的。
  □相关新闻
  学校要设公共电话等沟通途径
  2021年1月15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
  《通知》要求,学校应当告知学生和家长,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学校应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家长应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在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方面,《通知》指出,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建立班主任沟通热线、探索使用具备通话功能的电子学生证或提供其他家长便捷联系学生的途径等措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在教育引导方面,《通知》要求,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班团队会、心理辅导、校规校纪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避免简单粗暴管理行为。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学校细化手机管理规定,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学校手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教育督导部门要将学校手机管理情况纳入日常监督范围,确保有关要求全面落实到位,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