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先任
3月16日,一张江西九江银行的“彩礼贷”宣传海报在网上流传,引发网友热议。16日,九江银行一名客服表示,从未推出“彩礼贷”产品,针对个人,他们推出的是“零花钱”产品。然而,九江银行一名客户经理却告诉记者,“彩礼贷”实际上就是“零花钱”。“贷了款,你可以用它买车,也能够用来做彩礼。”记者注意到,申请该“彩礼贷”必须满足三项条件,其中一项是情侣一方须为行政事业单位正式员工。(3月16日《楚天都市报》)
银行为了达到吸引用户使用信用卡等目的,会推出一些新产品,九江银行推出的“彩礼贷”,就是一种新的贷款产品。这款贷款产品其实与其他银行推出的贷款产品没有太多不同,而九江银行自作聪明美其名曰“彩礼贷”,似乎忘了巨额彩礼是一大社会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九江银行所在的江西省,正是被公认为国内彩礼最高的省份之一。所以,九江银行推出“彩礼贷”,也就不足为奇了。
九江银行推出“彩礼贷”,受到不少网友的指责。实际上,银行推出贷款产品,要有助于解决消费者的信贷痛点,而九江银行的“彩礼贷”,确实是针对当前受到巨额彩礼困扰的很多家庭而设,一些家庭难以承担巨额彩礼,只能背负巨额债务。所以,“彩礼贷”针对的消费痛点确实存在。所以,“彩礼贷”确实有现实针对性,从营销策略来看,甚至是一种“有的放矢”。
问题在于,“天价彩礼”现象是一种陈规陋习,久受人诟病,却一直难以根除,而随着性别比例失衡加剧,在一些地方,攀比之风盛行,“天价彩礼”这样的婚育陋习是愈演愈烈。中央11部门早就发文,明确反对大操大办和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婚育陋习。提供公共服务的银行却推出“彩礼贷”,客观上是对这种婚育陋习的变相鼓励与支持,这无异于对愈演愈烈的“天价彩礼”现象煽风点火、推波助澜。这不是在消除消费痛点,而是在让社会痛点变得更“痛”。
面对“天价彩礼”等婚育陋习,任何人都有责任说不,何况是提供公共服务的银行,更不能只钻进钱眼里,而罔顾肩负的社会责任。所以,九江银行推出的“彩礼贷”,有悖于公序良俗,更像是在哗众取宠,是一种低俗、恶俗的营销,应予以叫停。监管部门也有必要介入调查,如果涉事银行构成违规,要依规予以惩治。九江银行推出“彩礼贷”,是对社会“痛点”的错误撩拨甚至是恶意撩拨,现在招致舆论质疑,也是咎由自取、自作自受。
要遏制“天价彩礼”等婚育陋习,既需要企业少一些“彩礼贷”这样的恶俗营销,也需要政府能够多一些引导,如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潜移默化地移风易俗,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等等。通过各方形成合力,久久为功,铲除“天价彩礼”等滋生的土壤,“天价彩礼”等顽疾才能得到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