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美国科罗拉多州枪击事件致10人死亡
枪击何以成为美国“周更”剧情?
  在新冠疫情形势仍严峻之时,美国民众再次度过充满血腥与暴力的一天。美国警方22日说,科罗拉多州博尔德市一家超市当天下午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造成包括一名警察在内的10人死亡。就在数天前,亚特兰大枪击事件导致包括6名亚裔女性在内的8人死亡,引发席卷全美的反仇视亚裔浪潮。一周内发生两起大规模枪击事件,让美国控枪呼声再度高涨。但在如今两党争斗、社会撕裂的局面下,枪支暴力这一历史顽疾,仍是一个无解难题。
  “可怕的感觉将伴随余生”
  博尔德市警方说,当police地时间14时30分左右,博尔德市金苏珀连锁超市发生枪击事件。警方接到报警后数分钟内赶到事发现场。最先到场的警官塔利被枪手击中后身亡,枪击事件共造成10人死亡。
  警方暂未公布其他死者的身份及枪手动机。警方证实,一名嫌犯被抓获并被送往医院治疗。当地电视台直播画面显示一名双手被反铐在背后的白人男性被多名警员押送出超市。但警方没有证实该男子是否为被捕枪手。
  事发时,不少人在超市建筑物内一家药房接种新冠疫苗。两名目击者对当地媒体说,看到枪手走进超市直接开火,“先是开了数枪,停顿了一下,又继续开枪,但并不是扫射”。枪击发生后,现场一片混乱,人们四处逃散。另一名目击者说:“任何美国家庭都不应该再经历这样的事情。”“这种可怕的感觉将伴随人们的余生。”
  有媒体报道说,枪手身穿战术装备,使用了可能是AR-15步枪一类的武器朝超市内的购物者射击。
  当地官员将这起事件称为“悲剧和噩梦”,表示将进行彻底调查。白宫官员说,总统拜登已获得相关情况通报。
  科罗拉多州曾发生多起严重枪击事件。2012年7月20日,一名男子在该州奥罗拉市一家电影院首映影片《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时持枪对观众扫射,造成12人死亡、58人受伤。
  没有一个国家能对此容忍
  巧合的是,就在博尔德枪击案发前一周,博尔德市政府一项关于禁止携带和运输包括AR-15步枪在内攻击型武器的规定被当地法院裁决无效。支持拥枪的美国步枪协会还曾在3月15日发文庆贺。
  而此次枪击事件前,3月16日亚特兰大市刚发生连环枪击案,导致8人死亡,民众惊魂未定。
  这一悲剧震惊全美,20日和21日,亚特兰大、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城市都举行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活动。数千民众在纽约曼哈顿联合广场集会,齐声疾呼“我们忍无可忍”,高喊“反对亚裔仇恨”等口号,表示少数族裔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改善面临歧视的环境。
  当地时间21日,拜登谴责美国“系统性种族主义和白人至上主义”,称其为“丑恶的毒药”。他说,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并誓言要修改令歧视得以存在的法律。
  枪支暴力是长期困扰美国的社会问题。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美国家庭枪支暴力、意外枪击、大都市地区枪支暴力和用枪自杀事件增加,导致了超过43000起与枪支有关的死亡。这也是有完整记录以来,美国死于枪支暴力的人数首次超过4万人。2020年也是美国出现“购枪热”的一年。拜登在竞选期间曾表示,上任后将控制全美枪支使用,并推行枪支管制改革,而这导致一些民众提前购买囤积枪支。就在2021年1月,美国枪支销量同比飙升80%。
  另据跟踪枪支暴力的网站“枪支暴力档案”统计,仅2021年以来,美国国内导致4人以上伤亡的严重枪击事件已达100余起,9453人死于枪口之下,其中超过4000人被他人直接打死。
  美国是人均拥有枪支最多的国家。博尔德枪击案再次引发美国社会关于枪支暴力的激辩。美国控枪组织“母亲要求行动”创始人香农·瓦茨在社交媒体上评论道:“这不是自由。没有其他任何一个高收入国家会出这样的事。没有一个国家能对此容忍,我们也不应该容忍(拥枪)。”
  20多年未通过重要控枪法
  尽管反对拥枪的公众声音此起彼伏,但美国控枪立法长期难获突破。美国已有20多年未通过重要的控枪法律。
  多年来,控枪法案一直是美国民主、共和两党争斗的焦点之一。
  入主白宫不久的拜登,曾作为奥巴马政府的副总统,熟知美国枪支泛滥、枪击事件频发的状况。奥巴马执政时期,美国发生多起严重枪击事件。2016年,奥巴马在谈到枪支管制时泪洒白宫,他表示想起了2012年发生在康涅狄格州纽顿市桑迪胡克小学的枪击惨案,当时造成20名小学生和6名成人死亡。但奥巴马的“眼泪攻略”,并没有让控枪问题有所突破。
  以美国总统身份回归的拜登,依旧面对这一顽疾。2021年2月,拜登曾发表讲话,呼吁国会推进枪支立法改革,包括要求对所有枪支销售进行背景调查,并禁止售卖攻击性武器。
  3月11日,民主党掌控的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两项法案,试图加强对枪支销售和转让的背景调查,确保被禁止拥有枪支的个人无法获得枪支。在投票前的辩论中,民主党人表示,减少美国枪支暴力的途径,是通过国会立法阻止杀伤性武器,落入不负责任的人手中。
  但共和党人认为,多数枪支犯罪并非合法购枪者所为,加强背景调查不能有效阻止重大枪击事件发生,反将妨碍一些需要拥枪自卫的人及时获得枪支。
  两项立法都获得拜登政府支持。但鉴于两党在控枪问题上的尖锐分歧,以及在国会参议院各占50席的对垒局面,两项法案要各自达到在参议院闯关所需60票的门槛,十分艰难。
  控枪呼声为何总归于沉寂?
  每次枪声响起,都会让美国加强枪支管制的呼声随之高涨,但之后又渐渐归于沉寂。美国为何难逃“枪击-震惊-反思-再发枪击”的怪圈?
  首先,这一现象,与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规定民众有“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有很大关系。尽管接连发生的枪击案让民众不满,但不论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上台,美国政府都只是讨论“控枪”,从不触及彻底“禁枪”。
  此外,利益集团的存在,是美国控枪的最大阻力之一。
  成立于1871年、在全美拥有超过500万名会员的美国全国步枪协会,是美国控枪运动的主要反对力量。过去数十年来,其利用自身庞大的会员数量和资金影响选举,支持反对控枪的候选人。舆论普遍认为,该组织对美国枪支暴力泛滥的局面负有责任。
  美国的控枪问题从来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是关乎历史文化传统,以及利益集团与政治掣肘。
  近年来,美国社会撕裂程度不断加深。许多根深蒂固的问题,与两党之间矛盾的政治理念有关。很多时候,两党甚至并不是理念上的分歧,而仅仅“为了反对而反对”。
  “本届政府不会等到下一次大规模枪击事件,才会注意到民众(控枪)的呼吁。”拜登曾在2月表示。“我们欠所有失去生命的人和所有感到悲痛的人一个改变。现在是采取行动的时候了。”
  然而,近期发生的这两起大规模枪案,让拜登的承诺变得有些无力。在这个自诩尊重人权的国家,死于枪下的冤魂,仍不断增加。在可预见的未来,枪支暴力可能还是美国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控枪问题,依旧难解。综合新华社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