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构估计称,这次运河堵塞,可能对全球贸易造成每周约60亿至100亿美元的损失。这些天价账单,该由谁来“买单”?
彻底通航,可能需要再等几天
伴随着船员欢呼、货船鸣笛,巨型货轮“长赐号”在搁浅一周后,终于开始在河道中漂浮移动。3月29日,埃及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发布声明称,“长赐号”已完全移动至正常航道并驶离搁浅位置,随后被拖至大苦湖进行技术检查,苏伊士运河航道重新开始恢复通行。对于全球航运业来说,近年来“最可怕的噩梦”似乎结束。
拥堵的船只开始移动。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拉比耶当地时间3月30日说,截至当天上午8时,已有113艘集装箱货轮通过苏伊士运河。目前还有超过300艘货轮堵在运河内,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将努力解决拥堵问题,运河有望在3天内恢复正常通行。
“所有货船均耐心等待,没有选择绕行。”拉比耶表示,苏伊士运河仍然是一条高效、安全的航道,事故原因调查清楚后,运河管理局将向相关责任方提出索赔。
不过,数据公司Refinitiv估计,完成因运河堵塞积压的订单,可能需要10天或更长时间。国际航运公司欧航公司首席执行官雨果也警告说,“重新让船浮起来是一回事,彻底通航是另一回事,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
拥堵6天,多方面临巨大损失
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地中海,是贯通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国际海运航道。“长赐”号搁浅6天,对运河管理部门、等待通航的船只、等待货物的零售商等而言,都意味着将面临巨额损失。
苏伊士运河“大堵”,埃及政府每天的通行费损失就达到1200万至1400万美元。
对于停在苏伊士运河入口处等待通关的巨型油轮来说,每船每天需付3万至8万美元停泊费。
另外,滞留在海面的船只当中至少有20艘装满牲畜,船上载有数千只牛羊。如果饲料耗尽,船又无法靠港,这些动物很可能面临饥饿、脱水和伤病等情况。
“长赐”号被成功施救后,事故责任方需要向负责救援的荷兰斯密特打捞公司支付救援费,预估可能高达数千万美元。
另外,苏伊士运河被堵期间,有数十艘船只选择了绕过非洲好望角的替代路线。相比通过苏伊士运河,替代路线将多耗费大约2周的时间,额外支付数十万美元的燃料和其他费用。
世界保险业巨头德国安联保险集团估计,这次运河堵塞,可能对全球贸易造成每周约60亿至100亿美元的损失。
作为重要的水路“大动脉”,每天经过苏伊士运河的商船,承载着约100万桶原油和8%液态天然气,以及占全球贸易至少12%的商品。其中主要包括服装、家具、工业生产零部件和汽车部件。
尽管事发后,苏伊士运河管理局重新开放了一段较老的航道,分流部分船只,但这条航道只能通行吃水较浅、较小的船舶。
国际航运业刊物《劳合船舶日报》的数据显示,每天滞留货物的贸易金额估计达96亿美元,相当于每小时4亿美元/330万吨货物,每分钟670万美元。《华尔街日报》则估计,滞留货物金额达120亿美元。
航运成本上涨、供应链受冲击、油价剧烈震荡……全球多行业和个体所遭受的直接和间接损失,该找谁“算账”?
此外,运输延误产生的大量保险赔付请求,让从事海运保险的金融机构承压,接下来或将引发再保险领域动荡。
谁来买单?或将迎各方“拉锯战”
从救援费用到货物延误成本,苏伊士运河“堵船”导致的巨大损失由谁来买单?
几天前,“长赐号”的船东日本正荣汽船在官网发布声明称,就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向各方致以歉意。这是否意味着,赔偿将由日方承担?实际上,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
因为这艘挂了巴拿马国旗的货轮,事实上由中国台湾地区的公司负责营运,船员为印度籍,而事发时,船上的领航员则来自埃及。
埃及方面已表态说,可能将向日本船东索赔。“这起事件的责任在船长,我们的运河是安全的。”苏伊士运河管理局主席拉比耶说,在事故调查结果出炉之前,运河当局暂不会提出相关索赔事宜,但会保留索赔权,对责任方追究赔款。
一名为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工作的高级运河领航员也认为,“长赐号”本身就存在问题——船体过大,载货过多,再加上强风天气,事发时的情况并不适合通过运河。
作为目前全球最大型海运船舶之一,“长赐号”长400米,宽59米,通过苏伊士运河时,装载着超过1.8万个集装箱。它曾遭遇强风、沙尘暴,船身随后偏离航道,触底搁浅。
不过,拉比耶此前曾表示,大风并非主要因素,事故发生的原因可能存在“技术或人为失误”。为此,调查人员也可能会对“长赐号”上两名埃及运河领航员的表现,以及他们与船长的关系等,展开调查,《华盛顿邮报》称。
因为当船只进入运河后,货轮往往需要聘请领航员上船,帮其开船通过运河。此外,根据国际海事法,船长也必须时刻呆在驾驶室,随时向领航员通报问题,并根据领航员的建议下达命令。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前局长马米希也认为,即使强风吹偏船只,领航员也有责任。但他强调,船长应负起最终责任。
而其他受影响的船只和商家呢?有分析称,无法按时开工的制造商、没能如期供货的零售商,都可能加入“索赔大军”,并最终选择起诉日本正荣汽船。
目前,英国船东互保协会发言人表示,将为正荣汽船提供高达31亿美元的责任险,以支付受影响船只的索赔要求;“长赐号”本身及其货物,另有保险。但这笔责任险在巨额损失面前,可能只是杯水车薪。
美国媒体称,一场推诿责任的大戏将上演:“长赐”号和其他船只上的货物的所有者将向各自的保险公司寻求赔偿,这些保险公司会向“长赐”号的船东日本正荣汽船公司索赔,而船东则会向它的保险公司寻求保护。保险专业人士预计,这将产生大量诉讼案,且不知胜算如何。
一场错综复杂的索赔“拉锯战”,才刚刚开始。
综合人民网、《哈尔滨日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