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
带动开放型经济较快增长
  本报讯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正式揭牌。合肥片区作为安徽自贸试验区“雁行阵列”的龙头,涵盖经开、高新、蜀山三个区块,是合肥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资源最丰富、产业基础最雄厚、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区域。那么,揭牌半年以来,合肥片区建设情况如何呢?4月1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随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集中采访活动组来到合肥片区进行采访。
  切实为企业解决困难
  近年来,安徽省特别是合肥市,以集成电路、平板显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快速发展,长鑫、晶合、通富、京东方、维信诺等企业的精密仪器和设备进口量迅速增长。按照现行的海关监管政策,精密仪器和设备必须在入境时接受抽检。企业普遍反映,精密仪器和设备对环境温度、外包装的安全性、平衡性和内包装的防湿、防尘、防光等都有很高要求,没有专业人员的操作和专业场地的保护,很容易造成设备损毁。
  “现在晶合试点长三角海关特殊货物检查一体化改革,将精密仪器和设备等特殊货物先放行后检查,由企业运至企业内合适环境中,由企业所在地海关进行检查,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月1日下午,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采购负责人简瑞荣向记者解释道,自贸试验区政策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半年设立企业2895家
  4月1日上午,记者从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自2020年9月24日正式揭牌至今年2月底,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节能环保、服务贸易、生命健康等产业,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新设立企业2895家,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526亿元;累计签约入驻项目数257个,协议引资额1112亿元;累计进出口总额328.54亿元,占全市35%。
  在自贸试验区带动下,2020年合肥开放型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进出口总额达374.87亿美元,同比增长16.4%;全市外商直接投资达35.95亿美元,同比增长6%。
  另据了解,2020年,合肥先后获批全面深入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与原有的中国(合肥)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形成对外开放的四大“国字号”品牌。其中,跨境电商综试区实现交易额13.21亿美元,同比增长45.6%。
  张与姚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吕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