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电视广告,近年流行起来的私域营销成为假医生和假专家的“沃土”。北京青年报记者对中国裁判文书网梳理发现,2019年以来,国内法院终审宣判的在微信端冒充医学专家卖假药、销售“医疗服务”且被定性为诈骗罪的案件共22件,其中涉及“假医生”328人,2.9万余人受害,涉案金额高达1.9亿元。(4月5日《北京青年报》)
前不久,宣称从曾祖父开始,一家几代专门治疗一体多病、腰突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的张文荣,与其他40多名“神医”一起,被网友制作成视频合辑,戏称为“神医宇宙”,引发热议。特别是,一些“假医生”“假专家”,摇身一变为“网络神医”,在网上卖假药、销售“医疗服务”,从事诈骗活动,2019年至今,已有2.9万余人受害,涉案金额高达1.9亿元,令人咋舌。可见,当今这个社会,根本不缺滋养“网络神医”的肥沃土壤,虽然这批“网络神医”因涉嫌诈骗被抓,但若土壤仍存另一批“网络神医”又将横空出世。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患者迷信“网络神医”,有着深层次的社会因素,其中“看病难”“看病贵”,也是“网络神医”大行其道的社会基础。这是因为,看病要花费昂贵的医药费,“网络神医”宣称通过民间偏方和“祖传医术”等,就能让人恢复健康,也就迎合了部分患者省钱的心理。因此,除网络炒作之外,患者病急乱投医,也是“网络神医”神话的缔造者。
更可怕的是,相关管理部门对“网络神医”的诈骗行为,一直缺乏积极作为的态度,导致“网络神医”们欺骗、坑害民众,几乎不受任何约束,这才是“网络神医”繁衍生息、横行坊间的症结所在。这么多年来,每一个“网络神医”的倒下,几乎都是归功于媒体的揭露;或者,因“网络神医”非法行医出了医疗事故,甚至致人伤亡,司法机关挺身而出,将其绳之以法。而肩负管理责任的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要么事前、事中均置身事外,要么事后再苍白无力地表示要“强化措施、加强监管”。
事实上,每个“网络神医”的背后,都潜伏着相关管理部门不作为的魅影。向“网络神医”宣战,不仅靠媒体的呼吁,更依赖于有关部门的有效监管。如果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导致“网络神医”危害百姓,当问责查处。换言之,“网络神医”被查处之日,也应该是对有关部门监管不力问责之时。张西流/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