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深刻认识长三角区域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相统一,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抓好重点工作,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这样强调。
安徽全域纳入长三角后,与长三角的融合更加深入。从去年至今,安徽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牵引,推进“一圈五区”发展布局优化升级,在长三角新发展格局中体现安徽担当。
推进“一圈五区”协调发展
近日,江苏和安徽两省“携手”,共同印发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国家层面批复同意的第一个都市圈发展规划。紧扣同城化发展这一核心要义,南京都市圈提出将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区和高品质宜居生活圈”。
在区域发展的大格局下,一直以来,安徽统筹推进“一圈五区”协调发展。
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21年,安徽将深入实施合肥都市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支持合、淮、六联合打造空港经济示范区,推动合肥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协同互动。
同时,紧紧围绕建设长三角“白菜心”,制定实施推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提升发展意见,高质量建设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进一步细化落实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支持政策,扩容提升“6+2+N”产业承接平台功能,提高南北合作共建水平。
在“三重一创”、制造强省等政策资源要素的加持下,郎溪(中国)经都产业园、宁滁产业园等一批合作共建园区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个人工智能试验区及2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正加快推进,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此外,安徽还加快促进大别山等革命老区发展条例立法,研究制定新一轮支持政策。完成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规划修编,合力打造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积极推动各具特色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业地区转型发展,大力培育接续替代产业。
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提速”
前不久,长沙、贵阳、合肥、南昌、宁波、武汉、湘潭、郑州、株洲等七省九市举行了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线上签约仪式。今后七省九市将充分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革新,整合各地政务服务优质资源,积极推动相关城市政务服务一体化。这也是目前为止“跨省通办”最大规模的交流合作。
早在2021年初,安徽就出台了《安徽省加快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工作方案》,要求通过“全程网办”“异地代收代办”“多地联办”等一种方式或多种方式组合,打通业务链条和数据共享堵点,2021年底前基本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跨省通办”。2021年以后,不断拓展“跨省通办”范围和深度,有效满足各类市场主体和广大人民群众异地办事需求。
不只是政务服务,在深入融入长三角的过程中,安徽正在“发力”。记者从安徽省发展改革委了解到,2021年,安徽将深入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行动,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动能,在推动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中体现安徽担当作为。
其中,安徽全面推进“五个区块链接”,在“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先行启动一批交通、环保和重大产业等项目建设,印发实施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政策措施和工作方案,推动16个省辖市和各市城区与沪苏浙相关市、城区结对共建,努力形成一批合作事项。推进长三角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协同推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沪宁合产业创新带建设,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G60科创走廊。加快建立长三角重大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和一体化防洪体系,推动政务服务和居民服务等高对接。
科创走廊助力高质量发展
上个月,G60科创走廊被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本月初,科技部、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方案》。G60科创走廊正成为当前最受关注的、跨省市的科技产业带。
以合肥为例,自2018年加入G60科创走廊以来,合肥持续推进G60科创走廊建设。截至2020年底,合肥已拥有物联网、生物医药、环境产业、金融科技、科技成果转化小镇等5家G60挂牌园区,园区内产业集聚已初具规模。
包括G60科创走廊在内的“三区一体一廊”建设,已经成为安徽增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动能。记者了解到,安徽将聚焦“创新共建”,加快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深化平台联动、推动“五个一”创新主平台与沪苏浙深度合作,深化战略协同、联合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深化资源共享、共建长三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深化产业互补、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此外,在协力推动中部地区崛起方面,安徽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环境共治等方面,共同谋划实施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合作事项。
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也是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安徽将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的就业产业扶持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安置社区治理水平和社会融入程度。拓展以工代赈等扶持资金使用范围、建设领域、赈济方式和受益对象。实施以县城为重点的公共服务提质扩能工程,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建设,研究制定县域特色产业扶持政策,新遴选培育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和省级特色小镇。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吴碧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