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海宁
还有几天就是五一,“五一调休”冲上微博热搜第一。2021年五一劳动节放假安排公布:5月1日~5日放假调休,共5天。4月25日(星期日)、5月8日(星期六)上班。有很多网友对调休表示不满,认为除了两天周末和两天调休,其实只放了一天假,而此安排也约等于毁了假期前后两个周末。还有网友表示五四青年节28岁以下青年本就应该有半天假,这么算的话五一只放了半天假。(4月25日《潇湘晨报》)
其实,不仅是“五一调休”存在争议,过去出现的“调休式”放假——为延长法定节假日的休假时间,将与其相邻的双休日调休,大家也曾看法不一。由于今年五一放假挪借了前后两个周末,所以,引发的争议也更大。坦率地说,无论是这种调休还是引发的争议,都是正常现象。因为调休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相对合理的选择,而不同人群对统一的调休持不同看法,毫不奇怪。
为何说今年“五一调休”是相对合理的选择?原因之一是,充分考虑到长途探亲、旅游人群对长假的需求。多方预测显示,今年五一旅游人数有望超过2亿人次。火车票、机票、景区门票的预订异常火爆正在印证着这种预测。之所以如此,既因为今年春节多数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清明假不足以分流旅游探亲需求,就累积到五一;也因为这个季节更适合远行,远行需要长假支撑。
原因之二是,长假有利于恢复旅游经济,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增长。虽然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8.3%,是近30年来中国单季GDP同比增长的最高水平,也是世界增速最高,但旅游业深受疫情影响还没有完全恢复,疫情带来的损失还未得到弥补。这意味着旅游对消费乃至经济的贡献潜力还有待释放。过去的实践表明,长假是促进消费增长、进而优化经济结构的有效手段。
原因之三是,“五一调休”也符合制度规定。根据2014年修订后实施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此次除了两天周末和两天调休,实际放了一天假,符合制度规定。此外,考虑到五一假期与春节长假、国庆长假均间隔较长时间,很多公众需要更长时间休息、休闲、探亲,所以在五一安排长假有其合理性,并不是随意决策。
但为何又有网友对调休表示不满?笔者以为,主要原因是,这部分网友既没有长途探亲、旅游方面的需求,也未能理解长假对于旅游、消费等方面的意义,只是从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利益角度思考问题。
在一个利益诉求不同、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要让14亿中国人都能接受同一种放假安排,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意味着,无论是全体公民放假安排,还是其他公共决策事项,都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可以说,没有任何办法能实现“众口一致”,只能在众口难调中寻求最大公约数。这既需要决策前充分调查民情民意,也要在科学决策后做好解释说明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