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分娩已在我国推行许多年,但仍有很多女性难逃分娩之痛。“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平均分娩镇痛普及率约30%,麻醉医师和助产士人员短缺、收费标准不明确等因素,阻碍了分娩镇痛的进一步推广,让很多女性依然要面对这种难以承受之痛。(5月9日新华社)
5月9日是今年的母亲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讨论“无痛分娩”的话题无疑具有现实意义。有人说,母亲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要经历怀孕和分娩的痛苦。医学上将痛的程度分为十二个等级,女性分娩疼痛可达12级,被称为顶级疼痛,堪比同时断了20根肋骨。不过,随着医学的发展,以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为代表的无痛分娩技术,能够帮助大多数产妇减轻60%至90%的疼痛,且适用范围广,安全系数高。
2018年11月,国家卫健委下发《关于开展分娩镇痛试点工作的通知》。目前我国平均分娩镇痛普及率大约在30%。虽然这一数据较2018年全国平均不足10%已经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80%至90%的比例,我国的普及率还是偏低的。究其原因,“无痛分娩”遭遇的“三无”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推广普及。
其一,公众缺乏正确认识。“无痛分娩会影响宝宝智力”,“打了无痛,产后就会腰痛”……网上不乏类似关于无痛分娩的谣言,让很多产妇对无痛分娩望而却步。事实上,分娩镇痛所使用的麻醉药物是不经血液的,而且使用的剂量是正常剖宫产的十分之一,经由胎盘吸收的量更是微乎其微,对胎儿没有不良影响。同时,没有研究表明使用了无痛分娩会增加腰痛的发生率,产妇产后腰疼大都是由于不正确的喂奶姿势、抱娃姿势、休息不好导致的,这个锅无痛分娩不背。
其二,医院缺乏专业人员。无痛分娩离不开麻醉医师和助产士的参与。目前,我国麻醉师严重短缺,平均每万人配备0.6个麻醉医师,远远无法满足临床麻醉的需求量。有的产妇虽然愿意选择无痛分娩,却往往因为麻醉师太忙没做上。此外,有的医院连一个助产士都没有,还有的助产士和产科医生因为过去盲目依赖剖宫产,助产技术已经严重退化。
其三,收费缺乏相关标准。分娩镇痛需要产科、新生儿科等多科协作,而且相比普通椎管内麻醉耗时更长、技术难度更高,但目前不少省区市尚未出台分娩镇痛专项收费标准,医院只能按照椎管内麻醉的标准收费,未能充分反映医务人员的劳动与技术付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
随着人们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对“无痛分娩”的需求不断增长。无痛分娩的推广普及,是有温度的医疗,可以让更多女性更有尊严、更加得体地成为母亲。有关部门应认真总结分娩镇痛试点以来的经验,进一步规范分娩镇痛的技术操作和收费标准,完善优化分娩镇痛管理和服务流程,提高医务人员及公众对分娩镇痛的认知度,帮助无痛分娩走出“三无”困境,让更多产妇提高舒适度和满意度。□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