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部分商家为了扩大宣传效果、拉新、引流等,会以让用户转发链接或图片、收集好友点赞、邀好友“砍价”等方式,低价销售或者赠送产品。但记者日前采访发现,部分商家推出的此类活动暗藏猫腻。当消费者按要求参与、符合活动要求后去兑换奖品或提现时,经营者却拒绝兑奖或者擅改规则。(5月17日《工人日报》)
时下是流量经济时代,有流量就有热度,就有生意做,商家推出的“集赞有礼”“分享返现”“砍价”“转发赠送”等活动,都是为了吸引流量,诱导客户参与活动,实现流量转化、兑现,最终落脚点还是生意。可见,此类活动本质上属于商家促销行为,乃是以小利诱惑消费者,从而带来更多的商业利益。那么,既然是市场促销,商家就要言而有信,按照活动规则兑现奖励,不能矢口否认,打自己的脸。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交圈子,而在互联网时代,理论上只要通过六个人,就能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联系上,这就是互联网传播方式的巨大魔力。商家搞“集赞有礼”等促销活动,就是藉此诱导用户分享促销信息,激活用户的私域流量,达到“病毒式传播”的裂变效果,让促销活动的受众范围更广泛。由此可见,活动奖品、奖金实则是商家支付给用户的合理报酬,毕竟利用了用户的社交圈子。
可是,从媒体报道情况看,很多商家在做“集赞有礼”等促销活动时,并未拿出诚意来,只想获得用户的私域流量,却不愿兑现奖励承诺,甚至潜藏了许多猫腻,搞“最终解释权在商家”的文字游戏,以各种借口拒绝消费者兑现奖励。类似营销活动广泛存在于购物、餐饮、票务、教育培训等领域,比如打卡返现、好友助力免单、“邀得1人,直接提现100元”等,但实际上消费者很难获得免单或提现,有时要借助消协力量,才能兑现奖励。
由此可见,商家推“集赞有礼”等促销活动,目的是利用消费者帮助其营销、拉新、引流等,在商言商,此举属于正常的市场行为,并不为过。但商家不履行促销活动承诺的做法,有悖诚实守信的经营之道,令消费者感觉受到了欺骗,就会因此丧失市场信誉,产生负面效应,一旦这样将很难重塑形象。因此,商家要引以为戒,当把诚信放在首位,不可贪小利而失大利。
商家借助“集赞有礼”等促销活动赚到了流量和商业利益,如果不兑现承诺的话,就会造成消费者利益受损,还扰乱了市场秩序,对诚信经营者不公平。因此,监管部门不能坐视不理,应对“集赞有礼”等促销活动加以规范,以制度来约束商家促销行为,对不认真兑现承诺的商家,强制其纠正错误,并依法予以处罚,以维护市场公平秩序和信用环境,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江德斌/文王铎/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