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探索创新,打造脱贫攻坚安徽样板
  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近年来,安徽大力弘扬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帮助贫困地区群众加速脱贫,探索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精准扶贫之路。
  探索“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
  安徽创新实践“四带一自”产业扶贫模式,也就是各类园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社带动、能人大户(家庭农场)带动和贫困群众自我调整种养结构发展产业。由此培育壮大特色主导产业,建立了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了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实现稳定增收。
  我省还创新实践“三业一岗”就业扶贫模式,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并组织外出打工就业,开发公益岗位。针对山区、库区、林区以及皖北平原不同地域特点,我省还发展不同类型的就业扶贫车间,依托在外务工就业的能人带动一批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对弱(半)劳动力以及不能外出务工就业贫困劳动力,开发保洁员、护林员、防火员等扶贫公益岗位,帮助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扶贫小额信贷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在脱贫攻坚战中,安徽还创新推出“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金融+产业”融合发展、带贫减贫之路。2019年,我省“一自三合”扶贫小额信贷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评为中国扶贫小额信贷优秀案例,并入选首届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光伏扶贫模式也是我省的创新之举。据了解,安徽在全国率先实施光伏扶贫,光伏扶贫电站装机规模、受益人数均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累计建成并网发电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242.3万千瓦,年发电收益24亿元左右,在20年国家补助期内可为脱贫地区增收400亿元以上,惠及2871个贫困村、47万户贫困户。
  “驻村帮扶”让村民脱贫增收
  我省还创新实践驻村帮扶模式,让村民脱贫增收。2017年4月,在原有驻村扶贫干部的基础上,对未出列的1923个贫困村增派1名副处级以上党员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在全国率先实现处级干部担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贫困村全覆盖。
  此外,我省创新实践“一二三四五”扶贫项目库建设模式。在全国率先开展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试点,形成全流程动态管理模式。同时,创新实践建档立卡数据质量监管模式。2019年以来,我省已连续8次在国务院扶贫办信息中心数据质量通报中位居全国第一位。
  率先实行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
  2016年,安徽在全国率先实行脱贫攻坚第三方监测评估,每年底组织省属高校,组建第三方评估队伍,对当年拟脱贫户和拟出列贫困村实行全覆盖监测评估,通过独立、公正、客观的监测评估,确保脱贫成果真实可靠,也为高校师生深入贫困乡村、参与脱贫攻坚提供了平台。
  而在开展“技能扶智行动”等基础上,我省还探索了“爱心超市”“孝道扶贫”“扶贫夜校”“党员联帮带动”“医疗护理养老一体化”“扶贫互助”“五净一规范”等系列经验模式,推动贫困群众物质和精神双脱贫,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