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要有闯劲,希望你们不辜负党的期望、父母期待,努力学习,把握机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出更大的贡献。”5月26日上午,安徽医科大学举办“鸿秀助学金”捐赠签约仪式。该校91岁的离休党员浦海鸿携夫人黄景秀将积攒多年的30万元离休金捐赠出来,成立了用两人名字命名的助学金,款项将用于资助该校家庭困难的学生,助力他们完成学业。
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
记者了解到,浦海鸿1930年8月生于江苏射阳,1946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4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0年10月从安徽医科大学光荣离休。
“离休后不知不觉已经过去三十年了,我现在年纪大了,不能对社会做什么贡献,希望把这些钱用到更需要的人身上,把我们老同志对党的教育事业的爱心延续下去。”在安徽医科大学“鸿秀助学金”捐赠签约仪式上,已有73年党龄的老党员浦海鸿讲述了自己捐赠30万元设立助学金和从军从医的心路历程,言语中饱含着深情。
如今,岁月在两位满头银发的老人的脸上刻下了痕迹,但他们依旧神采奕奕。“我们年龄大了,花不了什么钱,把钱捐给更需要的人才有意义。”
浦海鸿说,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他俩边学习、边回忆,觉得参加工作时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为人民服务是应尽的责任,并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党和组织交给的任务。
离开工作岗位后,浦老感动于党的温暖和学校的关怀,让他俩安享幸福快乐的晚年生活。要说有什么遗憾的话,那就是离休三十年来自己没能再为社会、为学校做出贡献。党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通过学习党史,先烈们英勇作战、顽强拼搏的画面再次浮现在眼前,为感念党恩,浦老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将积攒多年的离休金共计30万元捐赠出来,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离休后对照党章找差距
在浦海鸿老人的家中,有一本珍贵的《党章》,这本封面已经有点破损的《党章》手抄本,宣纸线装,整整111页。这是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87岁高龄的浦老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手抄完成的,遒劲精致的行书浸透了老人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
“听党的话,跟党走,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为民服务,不当逃兵,永不叛党”是他用一辈子来践行的誓言。
“我一边写一边对照党章找差距,感觉有很多想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的事情还没有实现。”这位有着73年党龄的老党员、老战士,就是这样用一辈子坚守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本色。
鼓励大学生珍惜学习机会
浦海鸿的家里挂着两幅珍贵的合影。1956年,浦海鸿被安徽军区选送到第二军医大学参加流行病学训练班,因为学习期间成绩优异、表现优秀,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9年,浦海鸿又因工作积极、任劳任怨,被评为安徽军区后勤部先进分子,出席第二届总后勤部先进单位和个人大会,会后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
浦海鸿还曾先后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工作时,哪里有困难就去哪里,遇到棘手的事,从不回避。因为专业基础扎实、政治立场坚定、组织观念较强、协作精神较好,浦海鸿还曾被委任为赴南也门医疗队队长,带领全体队员出色地完成了援外任务。
在捐赠仪式上,浦海鸿鼓励大学生珍惜现在宝贵的学习机会,学好本领,为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奉献自身的才智。
程焱鞠宁谢敏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