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群野生亚洲象从西双版纳出发,一路向北迁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记者从云南省亚洲象群北迁安全防范工作现场指挥部了解到,6月2日21时55分,云南15头亚洲象已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地界。截至3日凌晨,野生象群位于晋宁区双河乡火草坝附近。
□象群动态
在山间睡了两小时,醒来吃了些庄稼
原本栖息在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群野生亚洲象,近日一路向北迁移,经普洱市、红河州、玉溪市等州市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目前,这群野象尚未造成人员伤亡。
3日下午,多位来自双河乡料草坝村的村民告诉记者,象群正在距离村子不远的山野里活动。
3日16时30分许,料草坝村村民任先生告诉记者,象群目前在料草坝村附近的山上活动,村里从2日深夜开始交通管制,目前象群还未进到村子里,但村民都十分关心此事。“家里的小孩特别兴奋,早上七点让我拍大象给他看,有的人还在村口看。”
任先生说,象群所在的山距离料草坝村不到一公里。3日6时至7时许,他看到有人在他家门口放无人机监测,通过监测的视频画面,他看到象群睡了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开始活动。
另一位到过现场的迟先生告诉记者,3日16时许左右,野象出现在距离料草坝附近的山野里,“它们在山野里吃草,声音大得很。”迟先生拍摄的视频画面显示,数只大象在一片山野密林中低头觅食。迟先生说,他觉得象群马上就要从山上下来走到乡间的公路上。
另一位料草坝村村民告诉记者,象群不仅吃地里的庄稼,还踩坏了好几户农户的庄稼地。目前政府已派人值守,公路被封锁。该村民说,村里从未出现过大象,这是第一次见到,“有点害怕。”
□一个疑问
15头野象一旦进入市区怎么办?
这群野象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共有17头。4月16日,象群从普洱市墨江县迁移至玉溪市元江县。4月24日,其中2头象返回普洱市墨江县,其余15头象继续向北迁移。
长期研究野生亚洲象的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认为,野象向北迁移给当地管理带来了难度,虽然迁移是它们的生活习性,但一直往北走就比较罕见。
目前,云南省林业和草原局成立亚洲象北迁安全防范工作领导小组和7个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加强现场指导。5月29日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已派出5人工作组到红塔区共同商讨相关措施。
那么,象群一旦进入城市该怎么办?对此,陈明勇教授介绍,针对这15头野象,目前能做的只有及时预警、疏散群众,尽可能减少损失。在可控条件下,考虑在野象进入人口稠密区前,及时设障,进行投喂引导。专家团队仍在持续监测、研判,向主管部门提出科学合理的方案,保障人象安全。对于当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目前主要是进行追踪,必要时拦截象群进入市区。对于小城市,各地会及时疏散人群。专家表示,非必要情况下,会尽量减少人为干预,提醒当地群众注意安全,尽量不要围观。
□专家解读
云南野象群为何一路北上?
从西双版纳到省会昆明,一个由15头野生亚洲象组成的象群,为什么会一路向北迁徙?不改方向,不断加速,象群为什么会一路北上?人类干预如何才能奏效?
大象为何一路向北,迷路了?
象群为什么一路北上?目前网上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有了几种不同的判断。比如有的说是象群首领迷路了,有的说是不是它的食物需求,还有的说太阳活动异常,激活了迁徙的本能。
在这些判断里面哪个更靠谱?
对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严询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一群大象活动将近一年的时间,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它原来的栖息地附近,比如说西双版纳和普洱市范围内。进入5月份突然长距离向北,这就很不正常。也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更倾向是由于象群首领不了解它们北上的路线和一路上所要遇到的困难,所以是属于迷路带领家族群在北上,所以这是很危险、很艰难的北上路线。”
北迁大象会调头回去吗?
既然有专家认为大象是迷路,会不会有一种可能就是接下来这些幼象跟着这些成年的象,它们不知道目标会在哪儿?所以会有一些可能性,比如它会继续北上,或者是它会找到一个地儿停下来,此外,它会不会调头回去呢?
对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授级的高级工程师严询表示:从象群结构来看,15头象有6头是母象,3头公象,还有6头是幼年象,其中有3头年龄很小的。所以就感觉到这群象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就匆忙北上,所以这个象群的首领实际上是出了问题。它原来生活的地方西双版纳和普洱海拔大概在600米,昆明海拔已接近晋宁,估计在1300米到1500米,到昆明市中心1800米左右,而且已属于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和原来生存的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已是截然不同的地理气候和海拔高度了。“所以我判断它行进到一定的时候,它会向南,会调转方向。往北走两个因素,一个是海拔,一个是植被和食物,因为从这几天观测的情况来看,大部分时间还是走在林子里边,但是林子里边的植物,会不会是它原来熟悉的食物,现在不好说,现在看更多的是人类给它投喂的苞米等粮食作物。”
为何不能将野生象麻醉带回?
6月1日,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云南亚洲象项目主管曹大藩发表文章,就如何才能让这群野生亚洲象“返程”,谈了自己的看法。
曹大藩在文中写道,自我国开展亚洲象研究以来,这么长距离的迁移就不曾有过记录,基本可以将这次的野象北迁当做一个特例。对于如何才能让这群野生亚洲象“返程”,曹大藩认为,如果能以人为阻隔加引诱的方式,在尽可能减少接触的情况下将象群“带回”,将是目前最好的状况,但这很难。
那么,可不可以将象群麻醉以后送回原栖息地?他认为,麻醉象群难度极大。“上个月我们在津巴布韦的同事刚帮6头非洲象搬了家,运输中采取了麻醉,这6头象都是被人类抚养长大,年龄在3至5岁之间。尽管如此,这次行动也准备了数月之久,经过多次流程规划和数次演练,现场的兽医团队和运输设备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调配的。而本次北迁的15头野生亚洲象,其中还有3头是和象妈妈寸步不离的幼象,很难找到象群散开的机会让人们使用麻醉枪,而想要一次转移运输这么多大象,工作量也难以估量。”他说,如果通过麻醉转移的方式,将会对整个象群后续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什么样的影响,目前也很难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