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如何审题?什么类型的作文可以得高分?昨晚,在新安晚报“大考2021”直播活动中,本报编辑、著名作家闫红与合肥六中刘劲凤、合肥一六八中学黄艳艳两位资深语文老师,畅聊了对于今年高考作文“理想”的理解。
考生大多“有话说”
今年安徽的高考作文,给出了一段材料:汉代扬雄就曾以射箭为喻,他说:“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大意是,只要不断加强修养,端正思想,并将“义”作为确定的目标,再付诸行动,就能实现理想。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我感觉作文题目不是很难,平时也练习过类似的题材。”昨天上午,语文考试结束后,考生普遍表示作文题目比较好理解,难度不大。合肥一中考生许唯佳告诉记者,作文题目在自己的意料之中,她主要从当代新青年如何追求自己的理想这一角度进行写作。
“很多学生拿到作文题目时感觉很熟悉,在备考的过程中写过关于理想的作文。”合肥一六八中学高三语文备课组长黄艳艳表示,这个作文题目看似没有设置情景,但是是有任务的,是用杨雄的话带来关于理想的思考,偏宏大主题,不算出乎意料,学生有话写。
可以参考“关键词”
“考生审题一定审清楚,材料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是有作用的。今年的作文题分了好几段,有具体的要求。其中,关于杨雄的这段文字是启发考生思考的,提到了修身、矫思以及追求义的目标,这给考生提供了思考路径。”黄艳艳说,杨雄的故事给了后人理想方面的方法论,学生在写作时可以参考材料中给的关键词。
黄艳艳表示,考生如果只写“理想”这个点就太宽泛了,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延伸出追求什么样的理想?比如材料中提到的“义”;如何让理想变得丰满?比如修身、矫思等。考生在审题时要想着如何让“理想”由一个词,变成一个支架,再扩展成一片文章。
要把握好三组关系
“今年的作文题目‘很温和、有温度、有话说’。”合肥六中高级教师刘劲凤直言,考生想把文章“说好”也不是那么容易,如果写作时只抓住“理想”这一个点会有失偏颇。
“高考作文要从整体的角度去审题,我认为这篇作文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三组关系。”刘劲凤表示,第一组关系是“古与今”,材料中提到的“弓”“矢”“的”对应的是现实生活中理想的基础、方向、目标。此外,材料中特别提到了“义”,因为信仰大义对理想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二组关系是人的理想与修养、信仰之间的关系,从个人方面来说,信仰应该是理想的格局,而修养则是实现理想的基础。刘劲凤提醒,考生在写作时不能简单地罗列自己的观点,而要有整体的架构和定位。
第三组关系就是“他人与自身”的关系,在刘劲凤看来,今年的作文题目既对社会热点有着隐性的考察,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回望历史,南湖红船是火种,点亮了中国的希望。回到现实,袁隆平的“两个梦”让我们懂得了信仰的力量。“当我们把他人和自身进行勾连之后,我们会发现在民族大义面前、在家国情怀面前,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刘劲凤提醒,考生在写作时的落脚点一定要联系自身。
写作落脚点一定要实
“宏大主题的作文,最怕的就是流于宽泛,写得不具体。”刘劲凤认为,高考考查的是思维的精准和思想的深度,考生在写作时落脚点一定要实。
在刘劲凤看来,好的作文一定要有思想的光芒,这是最夺人眼球的。“高考作文给材料的目的是防止有的考生投机取巧,我们在阅卷时发现,一些考生的作文喜欢用套路,写出来的文章是千篇一律的,而有的考生语言表达有亮点,用了一些别人没有关注过的素材,写的是自己非常真切的感悟。”刘劲凤表示,这些文章往往能够得高分,因为真实的东西是很打动人的。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张晓嵘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