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版
发布日期:
巧用过渡地块,增加车位供给
合肥建设14处过渡停车场
  利用城市过渡地块见缝插针巧建停车场,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有效地增加车位供给,缓解市民停车难题。记者从合肥市城乡建设局获悉,该市拟建14处过渡公共停车场。截至5月底,已建成投用北二环路与蒙城北路交口等3处停车场,正在建设2处,其余9处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巧用过渡地块“空档期”
  所谓城市过渡地块,是指已拆迁或收储暂不建设或上市的地块。将这些过渡地块的“空档期”利用起来建设公共停车场,不但能提高土地利用率,还可以精准有效地增加车位供给。原则上,拟建设过渡停车场的地块,一年半内无其他建设项目或者上市计划,并且过渡停车场建成后应能够运营一年以上。
  今年以来,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经全面摸排、梳理和研究,确定用于建设过渡停车场的地块共计14处。其中,瑶海区3处,拟建泊位470个;庐阳区5处,拟建泊位1350个;蜀山区2处,拟建泊位256个;包河区2处,拟建泊位510个;高新区1处,拟建泊位400个;经开区1处,拟建泊位330个。
  确保停车场“轻装上阵”
  目前,合肥市城乡建设局正按照“成熟一处、开工一处”的原则,推进14处过渡停车场建设。截至5月底,北二环路与蒙城北路交口、方兴大道和皖水路交口、政通路与万佛湖路交口3处地块,共计530个泊位已建成投用;南陵路与螺蛳岗路交口、胜利路与长江东路交口2处地块,共约360个泊位正在建设中;金寨路与习友路交口、凤凰桥路与胜利路交口、金寨路与祁门路交口等9处地块,共约2300个泊位正在加快推进前期工作。
  为了让过渡停车场能尽快“轻装上阵”,在停车场建设过程中,相关部门按照不同的地块规模,通过硬化地面、铺设砂石再施划停车位等微改造方式,对地块进行简易化处理,避免“大拆大建”,在节约建设资源的同时又能发挥最大效用。
  智能化管理提高通勤效率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这些过渡停车场建成后采用“无人值守,有人管理”的运营模式,提升城市通勤效率。
  以政通路与万佛湖路交口停车场为例,项目改造实施方案对停车出入口管理和安防监控进行了优化,进出口加装无人值守智能管理道闸,实现自动识别抬杆、云端计费、线上支付、快速离场等功能。同时,为满足车主长租需求,停车场支持线上办理长租功能。后期在项目运营过程中,将结合周边停车需求,挖潜增效,推行“错峰停车”停车方案。
  此外,为贯彻合肥市出台的新能源车优惠停车政策,过渡公共停车场支持新能源车进行免登记优惠减免,以支持新能源车的发展。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伍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