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多,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将再次出征太空。6月9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神十二”将把航天员送到中国人在太空的新家——天和核心舱。那么,本次将有几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将在轨驻留多长时间?他们又将面临哪些新挑战?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何时发射?
根据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规划,中国空间站建造分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空间站建造两个阶段进行,每个阶段各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后,空间站建造阶段剩下的5次飞行任务均将在2021年完成。
今年4月29日,我国用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预定轨道,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全面展开。5月29日晚,天舟二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送去了未来航天员在太空工作、生活需要的补给物资。接下来,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就是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把3名航天员送入天和核心舱。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最新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6月9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目前,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将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
那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于何时发射呢?有报道称,参考以往神舟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很可能会在6月17日16时许发射升空。这一说法未经官方证实,但船箭组合体转运至发射区本身就已说明距离发射的时间很近了。
哪些航天员负责执行这次任务?
随着空间站建造工程全面展开,中国正式迈入了“空间站时代”。当前,中国空间站迫切需要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截至目前,我国已陆续发射了6艘神舟系列载人飞船,把11名航天员、14人次送上了太空。其中,最近一次是2016年10月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实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过渡,为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会将哪些航天员送入太空呢?据媒体报道,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乘组或将由聂海胜带队,另外两名航天员分别为邓清明和叶光富。聂海胜曾执行过神舟六号、神舟十号任务,如果本次真是聂海胜带队出征的话,将是他第三次奔向太空。
据专家介绍,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后,将要完成包括与天和核心舱快速交会对接、操纵机械臂完成太空组装、航天员出舱组装、调试等任务,对航天员的技能、经验等要求特别高,所以航天员乘组中的指令长应该会选择此前执行过相关任务的在役航天员。
目前,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名单尚未正式公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近日透露,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已转入强化训练阶段,全力备战即将到来的太空之旅。
3名航天员乘组是怎么分工的?
根据此前安排,我国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3名航天员将在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组合体内,进行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工作。杨利伟介绍,航天员在轨驻留期间,将开展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科学应用载荷等一系列操作。
那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有没有女航天员呢?杨利伟表示:“‘神十二’没有,但是以后的任务都会有。航天员乘组构成情况基本上按照以前我们的设置,比如像指令长、工程师,根据分工的不同去进行训练。这3名航天员都要具备出舱能力,所以一般组织两个人出舱,第三个人也要具备出舱能力,一旦需要的时候,能够去进行替换。”
据介绍,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从第一批和第二批航天员中选出。针对第一批航天员年龄较大的特点,航天员系统科学提高训练强度,不断提升他们在太空中的适应能力。“我们也做了一些辅助的工作,更好地适应下一步的飞行。包括我在内,也在做备份,全程的训练都参加。一旦有需要,就能够顶得上去。训练一直没有间断,应该说是具备飞行能力。”杨利伟说。
怎么才能提高航天员出舱能力?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名航天员将成为天和核心舱的首批“入住人员”。据杨利伟介绍,航天员乘组主要是针对这次具体任务的一些需要在做工作,主要是组装装配,并针对出舱进行了专门的训练,包括对舱外的装备进行组装和调试,“现在就是针对任务进行强化训练。”
杨利伟还介绍,在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将进行多次出舱活动,完成空间站航天器的维修维护及建造等任务。未来,航天员出舱将成为常态,出舱活动的时间会大幅增加,“这对航天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对身体的整个训练,现在增加了很多内容,比如说长时间、高负荷的训练,包括航天员将来出舱。比如说四肢的力量,包括耐力方面,我们进行了大量的训练。在水下进行出舱训练,时间长的时候一次要六七个小时,航天员训练完之后,有时候吃饭拿筷子都费劲,很辛苦。”杨利伟说。
据了解,中国空间站设计有用于转位的机械臂和功能更强大的七字维度机械臂,还有可以对载荷进行精细操作的机械臂。只有人机配合,才能让空间站在轨建造维修成为可能。
空间站任务对航天员有啥要求?
未来,中国航天员在轨驻留的时间大大延长。目前我国航天员在太空驻留的最长纪录是1个月,将来会是3个月、个月甚至更久。过去航天员在太空做的大部分是舱内实验,将来在空间站建造阶段,航天员大量的工作要在舱外空间进行。
在空间站任务中,空间站舱段多、运行时间长,航天员每天需要把大量时间用于站内维护和管理方面,还必须参与空间站组装、建造,进行空间站维护、维修和设备更换。同时,还要完成大量的空间科学实验、技术试验以及有效载荷操作,学科专业跨度极大,对航天员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郝淳此前表示,对于空间站阶段航天员和飞行乘组,首先要求他们在思想上斗志高昂,能积极参加训练,其次航天员系统制定了详细的训练规划和计划,研制了地面训练设施和设备,针对航天员出舱活动、舱外维修维护、设备更换以及科学应用载荷进行操作。
据介绍,今年10月我国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把3名航天员(第二批)送到天和核心舱内生活工作6个月。明年还将发射两艘载人飞船,分别载有3名航天员乘组,他们将在轨驻留6个月左右。“今后,个月的驻留就是航天员乘组在轨的常态。”郝淳说。
综合新华社、《华西都市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