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大建设推动大发展主城庐阳品质颜值双提升

  庐阳区环城河内的5平方公里,是合肥的起源,更凝聚着2200多年的历史与文化记忆。时光流转,云水千年。面对新时代大建设的号角,主城庐阳顺应趋势、主动求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阶段性成果。未来,在奋力构筑“一核一地一中心”发展新格局的道路上,庐阳区将争取更多大项目、大平台、大空间,在全面对标长三角的进程中,绽放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
  文化滋养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在许多合肥人的心目中,老城区每一处街巷、公园,甚至是住宅小区都留存着历史记忆。15年间,在合肥市大建设的撬动下,城区形象更美了,城市功能更完善了,老城区焕发出新的活力。
  “加快推进城市建设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庐阳区的建设提升不仅有物质层面的需求,更有精神层面的意义。”庐阳区副区长时坤认为,作为合肥主城区,庐阳的发展变化代表着一个区域的气质提升,“因此,如何将现有的文化元素融入城市建设,是我们需要做好的一门功课。”
  从拱辰街、鼓楼巷,到城隍庙、淮河路步行街,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构成了庐阳独有的文化地标。近年来,随着老城保护更新项目的实施,各类重点项目持续推进:长江中路提升改造重塑“安徽第一路”标杆;淮河路入选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国潮打卡地撮造山巷正式开街……庐阳区深挖老城历史和文化,不断提升城区品质,使合肥老城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情系民生城市建设亮点纷呈
  保障和改善民生永远没有终点,一直以来,庐阳区大建设瞄准民生小细节,为群众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
  自2006年开始,庐阳区以合肥市大建设为契机,重点对一里井、望城片区、三孝口片区等65个危旧房片区和城中村进行改造,基本消灭了一环以内的危旧房和城中村。自2012年开始实施老旧小区整治大会战,集中精力抓老旧小区改造,完成144个老旧小区整治任务,群众反映强烈的“路不平、灯不明、水不通”等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已实施老楼加装电梯112部,让“银发一族”告别“爬楼”。在老城住了几十年的居民们,享受到了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
  随着合肥大步迈进轨道交通时代,庐阳区全力保障轨道2号线、3号线、5号线、8号线、S1号线建设,目前地铁里程已达34公里,站点增至22个。仅“十三五”期间,先后建成龙王路、淮王路等50条道路,加紧凤城路、永清路等17条道路建设;五金二厂、海棠花园等79处停车场、9000余个泊位投入使用,全区道路交通建设飞速发展。
  精准对标首善之区步履坚定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庐阳区大建设征程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一年。庐阳区副区长时坤表示,庐阳区将坚持精准规划,推进精品建设,强化精细管理,营造精美生态,奋力打造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
  而立足自身条件和发展所需,庐阳区也将进一步做好政策对接和项目衔接。2021年,全区共谋划85个大建设项目,总投资约253.86亿元,包括G206连接线一期工程(原三国城路)、逍遥津公园提升改造、淮河路步行街东片区改造等项目。
  在与长三角地区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庐阳区大建设也奏响了对标长三角的新乐章。未来,庐阳区将紧抓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淮河路步行街入选全国第二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等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合肥中欧班列西向大通道作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加快建设全省消费核心枢纽、最美科研圣地、长三角国际贸易中心,不断提升城区品质、做优民生福祉,稳步迈向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
  余挺生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