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兰若秋风教弩台,还是张辽威震逍遥津,在合肥庐阳,每一段历史都浸润在城市肌理中。而随着时代不断向前,这座承载着合肥人记忆与时光的老城区,也在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蜕变。自“大建设”在庐阳区全面铺开以来,城中村、危旧房、老旧小区改造等民生问题始终被摆在优先位置。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庐阳区创新治理模式,“蹚”出了一条党建引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的新路子,破解了一批居民急、难、愁、盼问题,形成小区治理新风尚,散发出别样的人间烟火。
昔日破败城中村今朝和美新家园
2009年春节前夕,庐阳区昆仑花园、四泉花园、荣城花园、梧桐嘉园4个复建点,共36幢、21万平方米回迁房如期交付使用。这其中,最早交付的昆仑花园小区成为合肥市首个安置分房的城区大建设复建点!
一直以来,城中村是城市的一道“伤口”,也是管理者的一块“心病”。“大建设”实施以来,庐阳区不断加快城中村、危旧房改造,为老百姓筑起新的家园。
2020年11月底,小桥湾城中村居民严大爷和老伴、儿子在家门口留下了一张合影。不久后,一家人将搬离这里,等待他们的是干净整洁、设施齐全的回迁房。随着小桥湾城中村改造项目启动,从此,庐阳区二环以内将再无城中村!
近年来,主城庐阳“大建设”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令人惊叹!“十三五”期间,庐阳区共实施五河路、合安高铁、韩小店、一里井、望城片区等37个大建设、城中村危旧房、水源地改造项目,涉及21831户、438万平方米的征迁工作。
随着各类项目深入推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腾挪出的土地资源也“激活”了城市发展空间。过去五年,庐阳区完成群力巷地块、公交四公司等地块34宗2108亩经营性土地上市,成功引进银泰、苏宁、宜家入驻,极大促进了庐阳商贸业发展,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动能。
以“新”换“心”老旧小区改到居民心坎上
内练气质,外修颜值。用这句话来概括庐阳区老旧小区改造,再合适不过了。
2012年,八一齿轮厂生活区、红星路15号大院等10个老旧小区启动改造,拉开了庐阳区老旧小区改造的序幕。此后的2012年至2015年,庐阳区共实施64个老旧小区的环境综合整治,惠及群众31298户。
作为城市历史的一部分,老旧小区改造牵动着许多居民的心。多年来,庐阳区老旧小区改造以积极稳妥、先急后缓、分步实施为原则,瞄准“靶心”,明确整治目标。
除了不断提升老旧小区的颜值,又在内练“气质”上下功夫:着力增设停车位和休闲健身场地,补植绿化,完善平屋面防水保温、道路、楼道照明系统、物防等,群众居住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像这样以“新”换“心”,使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步得到提升。
“十三五”时期,庐阳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持续走向深入。先后对杏林东村等144个老旧小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惠及居民37484户;加快实施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共评审电梯112部,其中红星路96号大院等52部电梯已建成;通过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棚改项目,低收入家庭的安居梦也得到实现……
党建引领破解住宅小区治理难题
老旧小区改得好,管理也要跟得上。
在海棠街道清华社区都市清华小区,社区党委以“暖心党群议事会”为平台,邀请物业代表、红色楼栋长、党员代表等参会,协商解决消防管网改造、电梯安装空调等问题……“十三五”以来,庐阳区持续推进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工作,并在合肥市率先出台《庐阳区加强党建引领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庐阳区物业管理行业党委,开展住宅小区“三类典型”培育,制定2020—2022年住宅小区“三类典型”培育三年计划,以党建引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
截至目前,庐阳区已初步形成海棠街道清华社区都市清华小区“暖心党群议事会”,亳州路街道鲁园社区祥源翡丽城小区“党群睦邻中心”,大杨镇吴郢社区水木春城小区“零距离党群服务站”等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的生动实践,在搜集民情民意、协调邻里纠纷等发挥重要作用,大大提升了社区为民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
在庐阳,通过党建引领创新住宅小区治理,以“四两拨千斤”的功夫,打通了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实现了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初衷。
余挺生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