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内政部6月19日宣布,司法总监易卜拉欣·莱希赢得伊朗第13届总统选举。在缺乏有力竞争者的情况下,莱希赢得总统选举可谓毫无悬念。不过,莱希上台后将面临诸多问题,重振伊朗经济、防控新冠疫情、摆脱美国制裁将是最为急迫的三大挑战。作为一名宗教人士,莱希曾掌管财力雄厚的宗教基金会,并被认为是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热门接班人选;作为一名司法系统官员,他大力打击腐败,得到国内众多支持者拥护;作为一名保守派政治人物,他对美国态度强硬,但在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上又展现出务实态度。
个人政治标签鲜明
当地时间18日,伊朗举行第13届总统选举投票,共有4名候选人竞选总统。根据伊朗内政部公布的计票结果,莱希获得近1793万张选票,得票率近62%,大幅领先于其他总统候选人,轻松赢得总统选举。
选前民调显示,莱希是伊朗民众支持率最高的候选人。他现年60岁,于上世纪80年代进入伊朗司法系统工作,2014年担任伊朗总检察长,并从2019年起担任伊朗司法总监至今。2017年,莱希曾参与总统竞选,但最终以第二名的得票数败给了改革派候选人鲁哈尼。
保守与强硬,是莱希鲜明的政治标签。他被认为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忠实追随者,坚定维护政教合一的体制。虽然后来长期在司法系统担任公职,但他一直坚持在宗教学校担任教职。而作为宗教人士的身份为莱希在政治上的发展助力不少,他曾掌管财力雄厚的宗教基金会。
另一方面,莱希近年来领导的反腐运动为不少人所称道,反腐也是他在竞选期间的主打牌。担任司法总监后,莱希大力打击腐败,包括惩治司法系统内部的不作为、辞退不合格法官、起诉腐败受益者、审判高级官员亲属等。
外部因素促成当选
尽管莱希此次的得票率很高,但这并非全赖其自身的优势。
在缺乏有力竞争者的情况下,莱希赢得伊朗总统选举毫无悬念。投票开始前,一些改革派阵营热门人物未能通过候选人资格审查,导致一部分支持改革的民众无意参与投票。在592名登记参选的伊朗公民中,仅有包括莱希在内的7人通过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的资格审查。莱希是伊朗政界保守派重量级人物,在入围者中拥有绝对优势,加上此后又有3人退出角逐,因此莱希当选早已悬念不大。更重要的是,在一些民众看来,经历改革派8年执政后,伊朗的内外境况并未显著改善,原先对改革抱希望的人们陷入失望。
此外,美国2018年5月单方面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导致促成该协议达成的鲁哈尼政府国内威望受到打击,伊朗总统鲁哈尼所属的改革派民意支持率下降,而莱希所属的保守派则因此得势。这也成为他能够最终顺利当选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方面,改革派的一些争议举措也引发民众不满。2019年11月,伊朗政府宣布大幅削减汽油补贴导致油价暴涨时,伊朗100多个城市爆发抗议。德黑兰一家餐厅的经理拉扎维18日对《纽约时报》说,“对普通人来说,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改革派,都没有区别。”“为什么伊朗人民要陷入高油价?他们为什么要排队买鸡蛋和鸡肉呢?”对不少伊朗人而言,他们投票给莱希,只是为了抗议改革派。
伊核协议前景堪忧
莱希很清楚自己的政治生涯取决于对经济与民生难题的应对,而这又在相当程度上有赖外部制裁的解除。换句话说,伊朗核协议的前途仍是其内外政策的焦点。
他表示,如果有利于伊朗民众的利益,他将继续支持伊核协议谈判。有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莱希的对美强硬立场,加上他本人还受到美国和欧盟的制裁,美伊关系恐怕不容乐观。伊核协议相关方就美伊两国恢复履约问题进行的会谈可能前景堪忧。意大利媒体评论,很难想象美国总统拜登会同一位受过美欧制裁的伊朗总统签署核协议。
另一方面,伊朗国内及西方舆论普遍认为莱希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继承人的热门候选,因此他很难背弃哈梅内伊的强硬反美立场。有美国智库此前分析称,如果莱希胜选,伊朗将在国内和外交事务上采取更加强硬的态度。“今日俄罗斯”电视台18日表示,在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并重新对德黑兰实施制裁后,“伊朗人确信他们不能用友好的语言与西方交流”。俄科学院中东国家研究中心专家萨任认为,伊朗或将增加与美国和以色列的对抗,中东局势可能面临更多紧张。
但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金良祥表示,尽管被认为是保守派代表人物,但基于发展国内经济的首要任务,莱希必须推行务实的外交政策。“实际上,因为来自保守派,莱希推行外交政策将受到相对较少的国内掣肘,执行力将更强。”不过他也强调,能否重启该协议不仅取决于伊朗,关键还取决于美国的态度。
□三个身份>>>宗教人士
此次总统选举期间,无论是进行候选人登记,还是参加电视辩论,莱希都头戴黑色头巾、身披黑色长袍,与其他候选人的西装革履相比显得十分特别。
莱希1960年出生在位于伊朗东北部的马什哈德,15岁开始在什叶派圣城库姆的宗教学院学习,师从伊朗一些显赫的宗教人士。他从17岁开始就在政治上积极反对推行西方化和世俗化的巴列维王朝政权,曾参加德黑兰大学学者和宗教人士静坐等示威活动。虽然莱希后来长期在司法系统担任公职,但他一直坚持在宗教学校担任教职。而他作为宗教人士的身份为他在政治上的发展助力不少。一些报道说,他深得哈梅内伊的信任,屡屡获得重要任命。
>>>反腐斗士
莱希担任公职的履历集中在司法系统。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他进入检察体系,从伊朗首都德黑兰以西的卡拉季起步,2014年出任伊朗总检察长。
莱希曾领导伊朗总监察办公室,重点打击腐败行为。反腐也成为莱希在此次竞选中重点宣传的一个议题。在解释为何决定竞选总统的声明中,莱希把打击腐败列为他的首要任务。他在官网上发布视频说:“必须找到腐败的根源,彻底根除腐败。”为此,他计划通过实施新法规来提高伊朗社会的透明度,并给举报人提供多层次的支持。
>>>强硬保守派
在政治立场上,莱希属于保守派。2017年,他作为保守派代表参加上届总统选举,但不敌代表改革派阵营的现任伊朗总统鲁哈尼。
由于伊朗保守派对美国态度强硬,对伊核协议多有批评,选举之前就有舆论担心,莱希上台后,伊核协议相关方正在维也纳就美伊两国恢复履约问题进行的会谈可能前景堪忧。但莱希在竞选中表示,他如果当选将建立强力政府维护伊核协议。有分析认为,这些表态展现出莱希务实的一面。不过上述外交政策文件同时强调,莱希政府不会就伊朗的导弹项目、地区影响力等问题进行谈判。这又体现出他在相关问题上的强硬立场。
□三大挑战>>>挑战1:重振经济和解决通胀
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重启并新增了一系列对伊制裁措施,对伊朗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冲击,导致伊朗外汇短缺、货币贬值,国内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今年4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伊朗通胀率为36.5%,而今年这一数字将升至39%。
物价不断攀升也使伊朗民众生活愈发艰难。有分析指出,伊朗经济萧条,通胀和失业率高企,导致民众不满情绪不断累积。新政府可能需要及时出台措施解决经济问题。
>>>挑战2:控制严峻疫情
伊朗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显示,该国18日新增新冠确诊病例10100例,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300万例。在伊朗8000多万人口中,只有约90万人接种了第二剂新冠疫苗,占比仅为约1%。
严峻的新冠疫情导致不少民众失业,进一步加剧了民众生活的艰辛。伊朗议会研究中心一项研究显示,有多达643万的伊朗人可能会因新冠疫情失业,这一数字相当于全国近25%的劳动力人口。
>>>挑战3:摆脱美国制裁
这是莱希面临的最核心问题,因为正是美国制裁导致伊朗经济陷入困境,并加剧了医疗资源短缺,使伊朗在疫情面前变得更加脆弱。
德黑兰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哈米德·瓦法埃认为,莱希上台执政在外交方面的重点问题就是解除美国制裁,但这绝非易事。今年4月起,伊核协议相关方代表在维也纳就美伊恢复履约问题开始会谈,至今已持续两个多月仍未达成共识。有分析人士指出,莱希一贯对美强硬,上台后如保持强硬立场,伊核谈判取得成果的可能性将变小。即便莱希上台后积极推动谈判,美国考虑以色列等中东地区盟友的态度,也不太可能彻底解除对伊制裁。因此无论怎样,双方要达成协议都不容易。综合新华社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