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朵花的绽放,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也许这就是一名党员教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初心。让我们走进合肥市三十八中学南陵路分校,倾听学校的党员教师们,如何在党建引领下育英才并帮助特殊学生成长的故事。
A多措并举把红色基因根植同学心底
据合肥三十八中学南陵路分校校长王奋介绍,早在2020年5月份,该校就对学校特殊学生进行了排查,并动员党员教师对其进行认领。由党员老师对这些特殊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春节期间,组织党员教师到特困学生家庭走访看望,对困难学生群体进行全方位关爱。如今,这样的活动已经从党员骨干教师辐射到全校教师。
学校一直把党建作为引领学校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据介绍,学校目前在职教师65人,党员教师就有30人,他们总是在关键时刻能顶上去、冲在前面,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如今,学校党支部在完成标准化建设的同时,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这一特色大大提升党建工作。
据三十八中南陵路分校校长王奋介绍,在党建引领下,学校以党员教师为代表的广大教职员工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关注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
朱晓莉老师所带的班级里有个孩子,因为家庭的关系,从小被寄养在姑姑家,可想而知他是有多缺爱。他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像母亲一样的班主任,家庭中缺失的爱,在学校教育中得到了弥补。八(5)班的班主任老师付强作为班级的大管家,除了日常教学,更多还要关注班级孩子日常生活和情绪变化。有一段时间,班级某同学情绪很烦躁。在找孩子谈心时,发现他很小的时候,父母亲就离开了他。后来,付老师就经常找孩子聊天沟通,不仅仅谈学习,还聊人生和理想。可以说,在孩子的生活中付老师基本上扮演了亦师亦父的角色……让付老师高兴的是,孩子慢慢打开了心结,脸上有了笑容,成绩也开始缓慢提升。
英语老师郑丹,班级里的一名同学逆袭过程让她印象深刻。初一时,郑老师就注意到他。他经常迟到,个人卫生也非常糟糕;英语基础非常薄弱,口语也带着很浓重的家乡口音。经了解,孩子父母均在外地,他一个人租住在学校旁边。知道这一情况的郑老师心疼不已,并有意识地对孩子多了一份关爱和关注。初二的时候,这个孩子的英语成绩有了大幅度提升。郑老师把孩子树立为班级的学习典型,并经常请他发言,还给他开小灶。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进入了一个新的状态。中考时,这个孩子英语成绩很出色并以全班第一名的总分升入了高中。这关键的三年时间,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人生走向。B党建引领用红色文化熏陶校园学子
为了让红色基因根植于孩子的心底,学校围绕党史教育开展了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建党100周年专题教育。学校还联合属地街道开展多方面活动,“到广场发放宣传册,打扫公共卫生。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主人翁意识。”学校为每个班级发放了关于党史教育的书籍,组织“党史我知道”征文比赛,让党史教育深入人心。学校还组织师生在蜀山烈士陵园举行“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祭英烈主题教育活动,激励学子坚定信念、恪守初心、担当重任。
学校里的很多党员教师也把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的教学中。语文老师戴光前充分利用课本中的红色资源,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老山界》《邓稼先》《驿路梨花》等课文,在师生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红色文化慢慢滋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格。
前不久,合肥市瑶海区举办“建党100年小论文”征集评选。朱文倩老师鼓励班级同学参加。“关注身边事,来反映时代变迁,用一滴水来反映太阳的光辉,感受共产党的英明领导。”在朱老师的指导下,纪明智同学的《开往春天的地铁》荣获一等奖,张一然同学把目光聚焦在家门口的长江路上,写出了《一条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荣获二等奖。
教育,是爱的事业。相信三十八中南陵路分校每一位老师的辛勤付出都会得到回报,播下一粒爱的种子,必将收获爱的果实。毕大春赵明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