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丽的育英,有一种氛围在生成,那就是“改变”;有一股暖流在浸润,那就是“成长”。自1997年创校以来,合肥育英学校将悠久的历史传统与现代教育思想相融合,注重自身办学特色,走出了一条办学新路子,现有56个教学班,2000余名学生,170余位教职工,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一年上一个新台阶。
扎根沃土——培育现代德育之花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党旗飘飘、四月如歌,伴我们走过岁月的峥嵘。”……高昂的斗志、充满自信的精神风貌和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又富有激情的诵读,2021年5月10日,在瑶海区第十届德育文化艺术节“诵经典”专场展演上,合肥育英学校学生向祖国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精彩的表现让整个会场掌声雷动,最终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绘画社团聂语涵同学荣获安徽省第四届校园读书创作活动绘画比赛三等奖。经典诵读社团在合肥市第八届“广玉兰杯”经典诵读展评中荣获市级三等奖。
这一幕,是合肥育英学校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展示青少年德育美育成果,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缩影。“教育以育人为首,育人以德育为先。”该校校长陈文志介绍,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一直是育英学校德育工作最为核心的理念。其中,创新性开展“移动的思政课堂”活动,就是让德育浸润学生心灵,涵养每一位育英学子的“拔节孕穗期”。今年是第58个雷锋月,学校围绕建党100周年,以班级小分队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弘扬雷锋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的活动,做到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思政教师齐上阵,弘扬雷锋精神,助力抗疫……而这样的硕果不胜枚举,推动德育工作往高处走、往深处走、往心里去、往实里去!
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育人的有利场所以及学生雏鹰争章的舞台,学校始终以“移动的思政课堂”为阵地,还创新性开展社团活动,近30门校本课程实现了走班上课,一种轻负高质、自主融入、快乐成长的校园文化特色正在形成,整个校园“活”起来了。
站稳阵地——“名师引领”守好课堂
“寸烛微光短,匠心师意长”,这句话正是合肥育英学校老师们的形象写照。在育英学校,有这样一群人,“乃师复徒也”,他们既是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是核心竞争力,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合肥市中学数学张正茂教育名师工作室、合肥市中学历史孔志刚名师工作室。
在名师团队和骨干教师的领航示范下,学校抓实备课、上课、公开课、示范课、青蓝工程、继续教育培训等常规环节,名师团队成为教师成长的“推进器”,让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教科研成果硕果累累。同时,学校依托名师工作室和骨干联盟学科基地积极承办市区校本教研文化月、中考复习研讨会、骨干联盟观摩研讨等活动,加速教师专业成长。
有了名师工作室的帮携,助力学校教研进校园,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持续“造血”、带动发展。本年度在一师一优课评比活动中,学校2人获得部优、人获得省优、12人获得市优;同时,学校以5个省、市级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同时,学校以5个省、市级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促进名师团队科研能力的再提升。
深耕细作——擦亮内涵发展底色
办教育就是要办有品位的学校,学校内涵
发展是增强教育强势发展的血液,循环于学校整个躯体之中。合肥育英学校一手抓师资管理,一手抓生源质量,强调教师“自我完善、持续创新”,把学生成绩与教师发展联系起来,为学校内涵发展“添砖加瓦”。
多年来,学校始终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努力提高对课程的领导力,使每位学生有一技之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做好奠基。值得一提的是,该校章董冉同学获安徽省第三届红领巾“创未来”发明创造类三等奖、董乐妍同学获合肥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瑶海区唯一一个初中学生)。
由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特色的彰显、社会美誉度的提升,在区教体局和各兄弟学校的关怀下,育英学校连续两年招生规模和质量实现了双提升,优质生源明显增加,更可喜的是看到周边很多教师子女也选择到该校就读。学校的区域影响力逐步扩大,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办学声誉全面提升。
正如校长陈文志所言,“每一个学生都是珍贵的存在,每一位教师都是宝贵的财富。”唯有灌溉,唯有关爱,让每个孩子获得发展机会、让每个老师领略教育的乐趣、让每个学生家长分享成功的喜悦,育英学校的发展才会乘风破浪、更上层楼!叶煜琴漆志高吕欢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