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上半年还没过完,猪价已遭“腰斩”
猪肉价格跌幅已逾五成,生猪价格跌幅则超六成,养猪企业或已全面亏损
  夏至到来,猪肉市场消费却已跌至冰点,生猪养殖户心里更是拔凉拔凉的。市场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猪肉和生猪价格一路下行,截至日前,猪肉价格跌幅已超过五成,生猪价格跌幅则超过六成。尽管如此,业界对短期猪价走势依然在“看跌”。记者注意到,面对猪价走跌的市场行情,生猪养殖企业正通过控成本、提技术,把“降本增效”付诸行动。
  猛跌猪肉价格三天下跌1.7%
  今年1月以来,全国生猪及猪肉价格总体呈下跌态势,近期跌势较猛。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截至6月21日14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2.39元/公斤,比上周五的22.77元/公斤下降1.7%,较1月4日的45.95元/公斤下跌51.27%,不到半年跌幅已超过五成。
  生意社数据显示,截至6月18日,生猪均价已跌至13.83元/公斤,较6月1日的价格下跌20.38%,较1月1日的生猪价格大幅下跌60.62%,半年内跌幅超过六成。生猪期货价格方面也不乐观,近期更是连创新低。截至6月18日收盘,生猪2109主力合约价格已跌破1.8万元/吨关口,报收17600元/吨,单日跌幅达6.26%。截至6月21日收盘,生猪2109主力合约价格又下跌865元/吨,单日跌幅4.91%,再创价格新低。
  猪价跌跌不休,在业内人士看来仍有下行空间。“2021年处于这轮猪周期的生猪供应增加阶段,进而导致猪肉供应量增加,供过于求反映到市场上就是猪肉价格下跌。猪肉价格下降,将带动生猪价格下降,从而影响生猪供应量和养殖量减少。”看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王赤坤说。
  卓创资讯分析师朱泽坤也表示,猪肉供需两端不匹配导致猪价不断下探。供给端方面,国内生猪产能恢复良好,前期压栏惜售的大规格肥猪集中出栏,生猪供应充足,但是需求端仍旧疲软,且高温天气下终端对肥白条消化欠佳,加上低价货源不断冲击市场,导致猪价不断下调。
  影响养猪企业或已全面亏损
  “现在的猪肉价格比春节时每斤至少下降了10元,再跌下去就不好了。因为现在的玉米、小麦价格并不低,肉价继续下降后,养猪的都要赔钱了,小规模的养猪户一旦减少,明年的肉价又该上涨了!”河南郑州一位菜市场肉店老板对记者说。
  猪价持续下探,不少上市养猪企业直呼“超预期”,且已导致养殖户和规模企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上市公司牧原股份在近期机构调研时表示,一季度公司商品猪养殖完全成本在16元/公斤左右。从4月份开始,随着产能释放和在群成绩提升,整体养殖成本有下降趋势。公司通过内部管控,将2021年全年度养殖成本目标控制在14元/公斤以下。通过自繁自养模式,牧原股份的商品猪养殖成本远低于同行。但6月18日的生猪均价为13.83元/公斤,已经在牧原股份的养殖成本之下,这意味着大多数养猪企业已处于亏损状态。
  一家养猪企业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现在养猪企业已全面亏损,外购猪仔的养猪企业亏得更多,小猪仔的销售量也大幅下降,养猪业的寒冬说来就来了。企业提高行业集中度,受猪周期的影响可能会小一点。”
  预警合理安排产能不要恐慌
  6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三级预警,农业农村部也做出了相应预警预判,提醒养殖场户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下一步,相关部门将密切关注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走势,及时开展储备调节,促进生猪市场平稳运行。
  “预警的发布就是向全行业的生产者提示,现在的这个价格已跌破了盈亏均衡线,出现了阶段性产能过剩的情况。”搜猪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分析称,对于生产者而言,这个信号也传递出现在可能需要适度控制规模。
  6月20日,中国畜牧业协会发布《致生猪养殖企业倡议书》,其中指出猪价下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2019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生猪产能持续快速恢复,生猪市场供应形势明显好转;另一方面是季节性需求偏弱,人口老龄化和消费习惯改变,猪肉消费有所减少。
  《倡议书》提到,去冬今春个别地区出现仔猪腹泻等情况,部分机构不负责任地散布产能严重下滑的不实言论,一些养猪场户听信谣言,盲目决策开展二次育肥,打乱了生猪正常出栏节奏。其中还指出,月份生猪养殖的亏损面为9.7%,一些养殖场能把成本控制在每斤6元以内,这说明行情不好到时候也有赚钱的。
  由此,中国畜牧业协会倡议,生猪养殖企业应按照正常生产计划有序出栏,在价格下行阶段不要恐慌,更不要听信谣言,以赌博心态安排生产。
  应对养殖企业应“降本增效”
  在猪价走跌的行情下,生猪养殖企业该如何应对?多位业内人士称,在市场价格已经跌破成本线时,“以量补价”逻辑已行不通,“降本增效”才是关键。
  “生猪产能布局是个长期的过程,公司不会因为市场短期价格变化而改变长期思路。”神农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何祖训告诉记者,猪周期之下,企业有盈就会有亏,最重要的就是争取在亏的时候少亏点,盈利的时候多赚些。公司有上游饲料和下游屠宰的两端优势,使得企业能够科学地降低动态养殖成本。
  “短期波动对公司不构成实质性影响,但面对下行周期,公司在经营策略上以保守、稳健为主。”牧原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会优先保障公司生产经营的现金流,项目建设方面会根据资金情况灵活安排。
  正邦科技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去年四季度开始,公司便通过淘汰低效母猪、逐步清退租赁场替换优质产能等措施降低成本,目前公司成本已经处在明显的下降通道,“今年公司的核心任务是降成本,两年内公司都会聚焦到养殖生产水平提升以及整体降本增效方面。”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表示:“养猪企业要应对猪价下跌,还是要从科技创新、提升管理以及提升总体规模和产业链整合角度,在行业毛利率走低的同时,确保盈利总量的稳步增长,赚取产业链整合利润。”
  中国畜牧业协会则建议,养殖场户应加快淘汰低产母猪,特别是淘汰留作种用的三元肥猪,提高母猪繁殖效率,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强竟争力。
  综合《证券日报》《上海证券报》等报道